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 那山,那人,那狗(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而改變。
反而讓人們開始懷念從前,網路上關於舊時代的年代文作品,開始越來越有市場。
同樣的近期大銀幕上也開始出現一些懷舊的影片,一些過去的電影,被影迷們重新啟用。
李易最近也迷上了如“知青下鄉”,“火紅年代”等等的相關作品。
驀然回憶起一篇散文。
《從前慢》!
裡面的那一句:“從前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而如今呢?
發個資訊轉瞬就到,遠遠沒有寫信的那種感覺了。
還有很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過去人們是講奉獻的,因為大家都在國企上班,努力工作,不止是為自己,為家庭,更是為國家做貢獻。
所以,那股子氣,讓很多工人們都以自己的職業為榮。
而李易驀然記憶起了一部電影,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是關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
那是個剛剛開始出現社會大變格的時代,那部電影看的李易也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而實際上,那個電影一點都不煽情,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一種淡淡的,淡淡的但是卻無比的令人感懷的東西。
李易雖然也是那個年代出生,但是他是出生在港島,而他長大後,時代的車輪已經碾壓過了那個時代。
再加上父母都不是工人,所以,他對很多東西瞭解的並不是那麼的多。
但是哪怕是這樣,他也依然非常喜歡那部電影。
並且有種想要拍出來的衝動,不過,他沒有急著去做,因為,這是一部很特別的年代感很足的影片。
他也需要收集大量的相關的資料,否則的話,他也拍不出那種感覺。
電影這種東西,不是說你知道了劇情,就能拍好的。
更不是說,復刻就可以直接復刻出來的,鏡頭語言,同樣的也是帶有濃重的個人情感表達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其中的要表達的情感,要表達的東西,那麼哪怕是技術上完全復刻,拍出來的東西,也會缺失靈魂。
那部電影叫《那山,那人,那狗》,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鄉間郵路上的一個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這本是條沒有風景可看而且孤獨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親和兒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這段旅程卻絕對有著別樣的意義。
這段旅程是父親為了教兒子熟悉以後的郵遞工作而進行的一次帶有儀式性的跋涉。在這次跋涉以後兒子要作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親也要退休。父親在山路上跋涉幾十年,退休怎麼說都帶有悲壯色彩,可是父親卻不悲哀,只是在最後流露出少許的留戀。影片沒有在這裡拿“悲傷”說事。在這段跋涉以後父親將退休,兒子將繼承工作。這樣的維繫和傳承在這個帶有儀式性質的跋涉過程中顯得意味深長。
這是一場人生的接力,父親與兒子命運的交叉點。是父親的最後一次,亦兒子的第一次,在那條如歌如詩的山路間,兩代人的人生軌跡銜接了起來。這一切在李易看來這是一次傳統的子承父業。
這種古老的傳統早已沒落,沒落也許用詞不當,因為這種子承父業的情況沒有消失,依舊十分普遍。但是社會認同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現在流行地攤經濟,到處都有擺地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