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朝鮮乃是商朝遺民建立,這其中還有一段典故。

商紂王帝辛之叔父箕子,與比干和微子,並稱殷末三仁,乃是後來孔子也讚頌的賢者。

其因勸諫觸怒大侄子紂王,被貶為奴隸!

後武王姬發伐紂滅商,箕子隱居深山不出,但武王姬發慕其賢名,向其請教治國之道,並邀其出仕。

箕子不堪其擾,又不願做貳臣,便率領一批商朝遺民,抵達朝鮮半島,征服本地夷民,建立箕子朝鮮,並帶去先進的文明。

武王姬發得知後,順水推舟給其冊封,後來箕子還曾回來朝拜……

是以,箕子朝鮮歷來也以華夏自居!

至戰國末期,秦並天下時,六國流亡貴族,多有逃往箕子朝鮮者。

以至於張良刺殺嬴政時,那位使用大鐵錐的大力士,便是從箕子朝鮮招募!

甚至,前番嬴政南巡期間,嚇得貪官劣紳紛紛逃亡,而那些逃亡的貪官劣紳,九成九也都是逃去了箕子朝鮮……

但事到如今,箕子朝鮮這最後一片“華夏淨土”也被大秦盯上了,楊端和與王賁屯兵燕地的遼東長城,只等合適時機便要發兵滅之。

現任的箕子朝鮮王箕否,簡直愁的天天揪頭髮!

當得知分封在東胡故地的大秦公子,要回咸陽朝拜嬴政後,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外加死皮賴臉,便也派了使臣隨行。

而且箕否為了顯示誠意,派出的使臣乃是太子箕準,更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扶余、肅慎兩國,也拉上結伴同行。

此番三國一同而來,國書也是共用一份,以表明三國聯盟抗秦之心。

至於國書內容,則是稱臣納貢自請冊封,如同以往臣服於強盛時期的周王朝一樣!

“既有歸順之意,便是大善,想要我大秦冊封,也並無不可……”

嬴政聽完禮部官員宣讀的三國之國書,首先頷首給予了肯定。

朝鮮太子箕準和扶余、肅慎的使臣,聞言無不大喜過望。

但,不等他們拜謝,嬴政卻又話頭一轉,淡漠道:“只是,我大秦之冊封,與周王朝之冊封,是不同的。”

“我大秦之冊封,皆需推恩,父死則諸子女分繼,待三代之後,分無可分繼無可繼,則除國設立郡縣。”

“另,受我大秦之冊封,爾等國內中樞文武官吏,需由大秦指派任命。”

“可否接受?”

箕準和扶余、肅慎使臣臉上的喜色,頓時為之僵住。

尤其是箕準,一張儒雅俊臉,轉瞬便黑成了鍋底。

這誰能接受啊?

打死也不能接受!

朝鮮若是接受此等推恩冊封,他這朝鮮太子,便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n

因為他老子箕否的兒女,並不比嬴政的子女少。

如此,等他推恩繼位時,原本的百萬生民之人王,直接就降格成十萬王,甚至是幾萬王。

聽著就特麼拉胯!

手中實權還要被架空!

簡直不如大秦一個縣令呢!

“此等重大決策,吾輩使臣無權決斷,還需回國後稟明國君……”

箕準強壓心頭憤懣,恭恭敬敬揖手回道。

扶余和肅慎使臣亦是隨之道:“確需回稟國君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