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與陛階前的秦墨對視一眼,君臣二人眼中,具是閃過兇厲。

推脫之辭,令人發笑。

說到底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嬴政輕輕頷首,也不在多言,擺手示意他們退下,讓禮部官員繼續宣讀餘下諸國之國書。

域外諸國和藏地諸羌的國書,內容沒甚麼新意,皆以下國小族自居,遣詞用句甚是恭順。

但,也僅僅只是恭順而已!

相比較而言,箕子朝鮮和扶余、肅慎三。(本章未完!

第二百一十一章 今日舉行大閱兵,軍民士紳同慶!

國,起碼主動表示了臣服,並請求大秦冊封為屬國。

而這些以下國小族自居的傢伙呢?

卻是“我尊敬你,你莫招惹我”的做派!

稍微瞭解塞外局勢的朝臣都知道,如今這些傢伙,一面吃著與大秦通商的紅利,一面整軍備武,乃至是互相兼併,迅速擴充實力。

秦墨和諸公子的塞外封國剛建立時,域外地廣人稀,大小國家起碼有四五十個,幾千幾萬人的地方,便是一國。

還大多國祚綿長,可稱古國!

而今不過兩年時間,四五十個國家,只剩不到二十個……為何?

無非是見識了大秦強大,讓他們生出了巨大的危機感,無形中督促著他們,加速了兼併統一的程序。

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自保,才能抵禦秦人對域外的侵蝕!

包括藏地高原上的諸羌部族,也在互相融合抱團取暖,防止秦墨的河西國百姓,將棉花種到日照充裕的高原上,侵佔他們肥美的牧場。

說不得,再過幾年便要出現一位松贊干布式的大英雄,將藏地諸羌捏合成一塊。

介時秦墨那佔據河西走廊狹長地帶的河西國,便成了巨石下的細麻繩,巨石往下一滾便要繃斷……

一封封國書很快唸完,期間嬴政也會與相應使臣攀談幾句,到了最後則是一封來自大夏國的國書。

這國名聽著便莫名的親切,夏!

但嬴政卻清楚,此夏非彼夏,人家真正的國名是叫“巴克特里亞王國”,乃馬其頓帝國分裂出來的希臘化奴隸制國家。

帕莎黛女王和小閨女安妮薇之所以流落大秦,便是因為被這大夏國和塞琉古王朝順手滅了國!

大夏國的地理位置,很是得天獨厚。

至少在大秦看來,它的位置很得天獨厚,因為西出域外的商隊,如果想要往更西方走,則必需經過大夏國。

它就像一頭攔路的鬣狗,阻斷了大秦與更西方的交流!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這隻鬣狗肥壯到一定程度之後,會迅速衰弱,被安息吞併。

強大起來的安息帝國,會接替它扮演攔路鬣狗的角色,左手攔著西方的羅馬帝國,右手攔著東方的大漢帝國,美滋滋的做中間商,瘋狂賺差價……

言歸正傳,大夏國的前身,是塞琉古王朝的分裂勢力,如今正與想要收復國土的塞琉古新君開戰。

但據帕莎黛女王說,大夏國很堅挺,甚至佔了上風,挫敗塞琉古軍隊,只是時間的問題,堪稱兵強馬壯。

而如此兵強馬壯的大夏國,自然不會在國書中,對大秦卑躬屈膝,更不會以下國自我貶稱。

翻譯過來的國書,其遣詞用句,雖談不上倨傲,卻也是平等的姿態……問候嬴政安好,並期望兩國,繼續加大力度通商,互惠互利友好共存……

嬴政聽得丹鳳眼微眯,待國書唸完之後,便向金髮碧眼的大夏使者道:“朕聽聞,夏國阻塞我大秦商賈西去之路,是真是假?”

大夏使者不卑不亢的揖手一禮,垂首用夾生的雅言道:“始皇帝陛下誤會了,那並非是故意阻塞,而好意的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