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與嚴嵩離開後,李乾任由訊息在京城中發酵了幾日,待他感覺大臣們應該接受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才把詔令發出去……

王安石起復,接任尚書僕射!

有了先前那段時間的適應,此刻這道詔令迅速透過了中書和門下,來到百官的視野中。

這時候大家也已經能接受了,但唯一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是……居然沒有加銜?

這是皇帝陛下給忘了,還是他故意的?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加了虛銜的尚書僕射和一個沒有加銜的尚書僕射並無太大區別。

下面的尚書、侍郎們要是敢不服氣,一樣能管得你叫爺爺。

但實職就不一樣了,有實職的尚書僕射那可是真正大拿,可以深入管理到那個部中的每一件小事。

如果說前者只是能管的下面人叫爺爺,那麼有實職尚書僕射幾乎就能決定下面官員的官場生命……甚至人身生命。

如今若王安石沒有這個刑部的加銜……那他這個尚書僕射恐怕就要打幾分折扣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朝中諸位大人剛剛熄滅下去的野心又開始死灰復燃起來。

一個刑部尚書的職位,就算比不上尚書僕射,那也是站在朝廷巔峰的官職了,是無數人為之努力一輩子的目標。

但直到目前為之,大家呈上去的奏章都如石沉大海,各種試探的小動作也是一點回音也沒有。

這時候又有小道訊息傳出來,說這個刑部尚書的位置就是皇帝陛下專門給新任的尚書僕射大人留的,其他人就不要多想了。

從種種跡象來看,這似乎也有可能。

但皇帝陛下一直不做決定又是為何?難道還要等他回京之後再看看王老大人的表現?

大臣們忙著揣摩聖意,把頭皮都快想破了,最後也只得出這麼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

奏章詔令下發的當天,就有欽差帶著聖旨離京,向清化郡,也就是巴州的方向趕去。

以往這種差事都是上好的肥差,聖使風風光光的離京,走一路、吃拿要一路,每到一個郡縣下面的官員都會拿出伺候親爹的勁兒頭供著他們。

不僅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走的時候還要給塞個盆滿缽滿。

但這次就不一樣了,歷盡萬難才爭得欽差一職的倒黴蛋離京時卻突然被告知,皇帝陛下將既定給他的行程壓縮了一半。

如此一來,連準時到達清化郡都成問題,更別說中途還吃吃喝喝了。

而原來定下的在路上的娛樂專案……只能說下次一定了。

朝廷欽差快馬加鞭地向著清化郡趕去,但在他的目的地,這邊卻已經提前數日得知了這麼重磅的訊息。

早在皇帝陛下同蔡卞做出暗示的時候,心情激盪不已的小女婿就給老泰山來了信。

只不過王安石雖然心中情緒激盪澎湃,但還是沒選擇將這個訊息分享給任何人。

直到前幾天嚴嵩與和珅從皇帝陛下那邊離開,有關王安石的訊息在京城傳開後,才陸陸續續地有小道訊息傳回清化郡這邊。

無需懷疑這些“駐京探子”的速度。

對朝廷欽差來說,過來送聖旨僅僅是一份日常工作,只要能在皇帝陛下規定時間內到達,就算是最後一天也無妨。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比同行更早一天送到,他們獲得收益就可能多出十倍……

小道訊息穿回來的當日,清化郡的郡守就親自來到了歸仁縣表達了對國老的慰問,感謝老大人曾為朝廷的和大乾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為老大人送來了來自朝廷的關懷和溫暖。

郡守大人表示,國老大人是大乾茁壯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是朝廷的寶貴財富,廣大清化官員要向老大人學習,發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從老大人的光榮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始終忠於朝廷、忠於陛下,立足崗位接續奮鬥……

王安石對此也並無特殊反應,只是澹然處之。

他剛剛來到歸仁縣時,清化郡的郡守恰好是他的門生,門生對待老師自然是沒的說,不當上司當兒子。

要不是王安石覺得太過誇張,他都要把王安石請進清化郡衙坐堂了。

後來這位門生考滿調走了,新任的清化郡守是從別的地方平調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