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謝橋路過小鎮一戶人家,朱漆大門,青銅獸首,有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分置左右,氣勢凌人,少年便稍稍放緩了腳步,高高跳起,可惜院牆太高,足有一丈有餘,少年如今的個頭才有圍牆一半不足,以至徒勞無功,少年猶不死心,原地蓄力後猛然加快跑出數丈後再次躍起,還是沒能得償所願,最後他只得停下腳步,左右張望,見四下無人,躡手躡腳的靠近院牆,將耳朵貼在牆壁上,半盞茶之後,少年才恢復正常,臉色複雜,有竊喜,有失落,又有些遺憾。

待謝橋終於趕到一處位於小鎮最西面破敗的小院前,少年先抹了抹額頭汗水,平緩呼吸,再透過門縫朝裡望去…

此時春陽正暖,有些溫和,又有些刺眼。

小院中栽有一棵桃樹,原本這個季節應該是嫩芽初上、滿樹桃花的景象,可如今已見不到那份春意盎然,只剩枯木殘枝、蕭疏敗落。

一位荊釵布裙的婦人在枯敗的桃樹旁漿洗衣物,她五官周正,麗質端莊,只是當下臉色有些病態的蒼白,歲月不饒人,魚尾紋早已爬上婦人的鬢角眉間,看上去多添了些許滄桑遲暮。

婦人姓謝,名儷嬌,街坊鄰居都喜歡喚她為儷娘。

謝橋小心翼翼的推開院門,對著婦人那邊親切喊道:“孃親。”

而後往屋裡跑去,一邊說道:“今日縣衙出了點事,所以回來得晚了。”

婦人循聲望來,看到孩子急匆匆的樣子,柔聲道:“孃親剛去老水井那邊汲水,路過私塾的時候還沒有聽到讀書聲,想必夫子還沒有開始今天的課業。”

謝橋從屋子裡跑出來的時候,手中多了一本書籍,看著婦人手邊的衣物,道:“大夫說您身子需要多休養,不宜多做勞累,這些活可以讓謝橋閒暇時自己來做。”

婦人輕輕搖頭,“孃親沒事,都是一些手頭輕巧活計,不打緊。”

又接著催促道:“快去吧,等下真的要遲了。”

少年邁步往門外而去,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提醒叮囑道:“那孃親不要勉強,如果覺著不適就去歇息。”

婦人知道孩子心疼孃親,自從丈夫走後,她又身子骨不爭氣,一直是他苦苦撐著這個家,如果自己再有個好歹,只會拖累孩子,只得趕緊讓孩子放寬心:“好好好,孃親累了就去休息。”

看著少年跨出院門的最後一步,婦人突然眼角溫熱,她很欣慰,又很愧疚。

謝橋在小鎮一天的生活現在忙碌而又充實,先是早早的去縣衙點卯,然後巡街,回家,再去學墅,最後又迴歸本職工作,今日是因為李叔的緣故,少年才遲了差不多半個時辰。

私塾的教書先生是一位相貌清矍、身材高大的老儒士,姓隋,而今已是雙鬢斑白,花甲之年,老人是三年前來到的平陽鎮,說是一位告老還鄉的朝廷官員,因為無家無室,便來到邊陲小鎮的平陽,想找一處山清水秀之地頤養天年,了此殘生,老人也是十歲時謝橋的救命稻草,照進孩子生命裡的一束光。

十年那年,沒了鄉鄰的幫助後,謝橋只能像個孤魂野鬼遊蕩在小鎮尋找各種賴以生存的活計賺取銀兩為那時躺在病榻上的孃親尋醫問藥,問遍了鎮上大小鋪子,鋪子掌櫃不是嫌謝橋年紀太小,就是嫌小身板瘦不拉幾提不起二兩肉,鋪子收下這樣的雜役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還得養上幾年,簡直浪費糧食,活生生的拖油瓶,沒人願意,走投無路的孩子只能去大戶人家門口賣身為奴,卻引來了門房的冷嘲熱諷和嬉笑捉弄,當成了一個樂子,孩子無功而返,最後只得沿街乞討為生,遇到好心人的時候能夠討到些殘羹冷炙和瑣碎銀兩得一兩天的溫飽,運氣不好遭遇鎮上游手好閒的小混混還得把孩子一天的辛苦付出一掃而空,就這樣飽一餐餓三頓像條無家可歸的野狗一般四周遊蕩,加上那時在衙門當差的李戎先也有意無意的照看著孩子,盡力的幫扶著,才不至於餓死,有時孩子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只能去一個鄰居婦人家的酒攤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人心總是肉長的,婦人見孩子可憐,不驅趕,還會給些饅頭和銅錢,算是幫娘倆兒吊著僅剩的一口氣,孩子就這樣有一天沒一天的掙扎在這個爛泥溏裡,慢慢腐爛,那時婦人就在想,指不定哪天老天爺睜開眼看見這孃兒倆,就收走了兩人,好一家團聚,也算上天有好生之德,輪迴轉世,投個好人家,就不用再受這份苦了。

那是一個陰沉悶熱的三伏天,一個十歲的孩子同往日一般遊走在街頭乞討,孩子已經強忍飢餓把討得的吃食給了孃親,所以他將近三天粒米未進,餓得走路都在打飄,昏昏沉沉,可能是因為天氣的原因,街上行人也很少,便沒有過多留意,鬼使神差的也就撞到了一個身穿儒衫的老人,待回過神來,嚇得孩子只得趕緊連連致歉。

老人沒有責怪孩子,而是蹲下身來,溫聲道:“不礙事,老朽是外地來的,眼看這天快要落雨,想找個一個安身之處,避雨之所,你是本地人吧?叫什麼名字?”

以往撞到行人,不是動輒打罵,就是惡語相向,嫌孩子髒,孩子下意識的後退兩步,看著老人,神色緊張道:“我叫謝橋,是本地人。”

老人看著驚慌失措的孩子,身上粗布衣衫破破爛爛,小臉黝黑,身形瘦弱,卻有一雙乾淨而清澈的眼睛,嘆息一聲,柔聲道:“不用怕,我無惡意,更不會打你或者罵你。”

老人好像動了惻隱之心,“謝橋,你能幫老朽一個忙嗎?我可以付你報酬。”

老人想了想又補充道:“一兩銀子如何?”

孩子眨了眨眼睛,點點頭,而後又搖了搖頭,有些欲言又止。

老人問道:“是一兩銀子太少?”

孩子連忙擺手,嗓音稚嫩,認真道:“老先生,謝橋可以幫你的忙,但我不要銀子。”

老人一時好奇笑道:“那你要什麼?”

孩子猶豫不決,最後還是試探性問道:“老先生會醫術嗎?”

老人也沒想到孩子會如此問,轉念想了想,點點頭,輕聲道:“略懂一二,是不是你家中有人生病了?”

孩子驚喜過望,“真的?”

老人答道:“粗略知曉一些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