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瞬間神色黯然,祈求道:“我孃親病了,我不要銀子,希望老先生可以去幫我孃親看看。”

老人對著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走近些,“有了銀子也可以去請郎中,萬一老朽說不懂醫,你豈不是竹籃打水。”

孩子走近了兩步,皺著黑巴巴的小臉,解釋道:“請郎中出診需要五百文,診金需要一兩銀子,抓藥也需要銀子,我孃親臥病在床好久了,我只能賭一賭,假如我能幫上老先生的忙,也不用一兩銀子,只要…”

孩子停下話頭,認真想了想繼續道:“只要一百文。”

似乎覺得一百文太多了,他又連忙改口,“五十文。”

老人啞然,一個食不果腹的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臥病在床的至親,報酬不是貪多而是怕多,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也不盡然,世上貪得無厭之人何其多,這份赤子之心難能可貴,老人向前挪了一步,見孩子沒有後退,幫他理了理身上的破衣爛衫,欣慰道:“好孩子。”

而後老人問道:“你的名字何人所取?”

孩子神采奕然,“父親取的。”

只是很快孩子又暗淡失色,“只是父親不在了…”

老人把手搭在孩子肩頭,一時間不知如何安慰,只得轉移話題,“赤子之心,至誠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橋,聽說過這句話嗎?”

孩子茫然搖頭,繼而說道:“我父親姓木,我孃親姓謝,孃親的名字裡有個“嬌”字,說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所以才給我取了這個名字。父親也曾經對我說過,希望我平平安安,長長壽壽,傳說中有兩個仙人,一個叫王子喬,一個叫赤松子,有個成語叫…”

老人笑著補充道:“喬松之壽。”

孩子撓著頭,“我從小沒念過書,所以到現在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麼寫。”

老人隨即用手作筆在地上寫下了“嬌”與“謝橋”三字,笑著介紹道:“我姓隋,名正。”

他突然站起身,正色道:“謝橋,如果你想識字唸書的話,可願入我門下,稱呼我一聲先生?”

能唸書,自是願意,只不過孩子沒有答話,只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而恰在此時忽然雷聲大作,烏雲壓頂。

老人善解人意道:“是因為家境貧寒的緣故,無法行束脩之禮?”

孩子抬頭看著老人,神色真摯且悽切,“入學拜師需要銀子,老先生,我只是一個沿街乞討的小乞兒,做不了你的學生。”

老人開懷笑道:“拜我為師不用銀子。”

傾盆大雨如約而至。

雨水落在老人身上洗去一路風塵僕僕,落在孩子肩頭洗去一身泥濘塵埃,落在街道起歌起舞,也好似在為一人慶祝他的重生。

孩子疑惑問道:“那需要什麼?”

老人笑而不答。

孩子又問道:“老先生是要找住的地方嗎?”

老人笑答:“然也,安身之處,教學之所。”

孩子伸手指向西方,“那邊的房屋價格便宜。”而後又換了方向,“東面的價格貴些。”

老人問道:“你家住在何處?”

雨中一問一答。

最後老人牽起孩子的手,一老一小,緩緩往西而去。

自從那之後孩子家所在的那條吉祥巷裡,除了雞鳴犬吠聲,還多了朗朗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