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印刷之術冠神州(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國子學的眾人觀瞻雕版和膠泥活字的時候,正如管寧所料,太學和各州郡校館裡的眾人也沒有閒著。
很多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就難了。
當他們看到雕版和膠泥活字的時候,也同樣一下子就聯想到了印章和石碑雕刻,可卻從來沒有人想過,這些東西竟然可以用來書籍印刷之上。也正是因為如此,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可以看得見,卻沒有人能夠想到那裡,才真正能體現出江陵王.曹植遠超常人的聰慧異常和難等可貴之處。
太學之內,祭酒鍾繇方方離世,雖說祭酒一職,朝廷暫時還沒有欽定,但是學院之內,日常執行一切如故。
現如今太學內的所有一干事宜,都由太學執事向朗來執掌。而向朗正是管寧口中的某位老頭子,也是太學現如今的事實上的掌舵人。
向朗,字巨達,荊州襄陽郡宜城縣人士。
早年間,他曾經師從於當世荊州的名士司馬徽。因其頗有才華,而被荊州牧劉表徵召任命為臨沮縣縣令。後來,他追隨昭烈皇帝.劉備入川,因才幹出眾,而歷任了巴西、戕[qiang]牁[ke]、房陵等郡的太守,並且在各地都頗有政績。
後來,武侯.諸葛亮被封為丞相開府治事,他更是被拜為了步兵校尉,並領任丞相長史,而他本人則與馬謖十分交好。街亭一戰,馬謖兵敗逃跑,他卻知情不報,諸葛亮知曉之後十分生氣,所以便罷免了一切官職。再其後,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又被朝廷重新徵召,升任了光祿勳,並遷任左將軍,期間也曾代理丞相簿封過後主劉禪的張皇后。
宦海沉浮十數年後,他厭倦了爾虞我詐的爭鬥。終於在他剛過六十花甲那年,便告老致仕了。之後,他約束自己,隱於家中孜孜不倦的專心研究各種典籍,親自動手校[jiao]勘書籍,刊定謬誤。其家中藏書豐富,有上千本之巨,在當世都是首屈一指的。他開門接待賓客,只談論古文書義,不涉及時政,以此在蜀中很是著名。
他更是誘導收納青少年,勸諫他們學習,所以受到蜀地眾士子的尊重和愛戴。
而且他有一個將軍侄子在蜀地很是出名,他那位侄子名叫向寵。諸葛亮在上書劉禪的《出師表》中,更是對他有過美言稱讚,“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只可惜向寵英年早逝,在鎮守南中期間,被南蠻之人給殺害了,要不然叔侄同朝,也不失為一段人間的佳話。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不曾想,就在他致仕後不久的那個時候,時任太傅的老大人鍾繇便率領著三十萬大軍,竟然在短短兩年之內便丙丁了蜀地,皇帝劉禪自縛出城向當時年方十七歲的鐘會投降。
成都在經過了短暫的暴.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亂之後,很快就被鍾繇和鍾會將叛亂平息了。鍾繇按照臨行前與曹操所商議的,對蜀地相關人員進行了分封,並將後主劉禪和相關一應人等向東遣送至了許都。其餘人等,則依舊讓他們擔任舊職,有的甚至得到了些許的提拔。
像向朗這些在野的人士,鍾繇以及幾人的益州刺史費禕,也曾多次徵召,想要讓他們再次出山,為朝廷效力。所允諾的官職不可謂不厚重,對他的禮遇不可謂不真誠。可向朗卻一直不為所動,也或許是因為他自己早已經看透和厭倦了,這官場和朝堂之中的爾虞我詐了吧。
但是,向朗畢竟名聲在外,蜀地本身讀書計程車子和出名的人才就少,所以像他這種蜀中為數不多的大文豪,即便是已經致仕了,可依舊少不了各地州郡府衙的徵召。
即便是後來鍾繇歸朝,升任丞相之後,也一直沒有放棄徵召向朗。曹丕繼位後不久,他更是上書曹丕,封向朗做了諫議大夫,允許他不臨朝,不參政,不理事,只是掛個虛職,以安蜀地民心,其實也是為了給日後再次對他進行徵召埋下伏筆罷了。
止到五胡叛亂被平定的黃初三年春,鍾繇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之後。他一直憂慮自己身故之後,太學無人照看經營,於是他又想到了遠在蜀地的向朗。這一次,他再次親自書信一封,送到了蜀地,並讓益州刺史,也是自己的小兒子鍾會,帶著書信親自登門拜訪,邀請向朗前來洛陽,擔任太學執事。。
其信中言語誠懇,並且再次的允諾他,此次來京擔任太學執事,只需他幫忙處理學院中的事物,教化學院學生和當地百姓即可。這一次,向朗心動了,傳揚教化,名垂青史,這是所有讀書人一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