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印刷之術冠神州(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帝都洛陽城,國子學的大院之內。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此時正引領著一眾學子們,對著面前的一件物事嘖嘖稱奇。
只見這位老者身高八尺,手拄著一根普通的松木柺杖,戴一頂黑色儒士帽,著一領青色的布衣,鬚髮榮美。
此人正是當年,數次拒絕了遼東公孫氏的徵召,可是華歆[xin]一封書信和朝廷一道興學的詔令,便不遠千里以古稀高齡,西進洛陽的當代青州.北海郡大儒,管寧,管幼安。
為了徵召這位無心政事的當代大儒,皇帝.曹丕更是在其還未離開青州之際,便早早的封他做了國子學祭酒。並且允諾,國子學之內所有的大小事宜,都有這位老先生說了算,而且所有的一應費用都有朝廷承擔,如果有其它的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朝廷都予以應允。
管寧此人,本無心政事,也無意做官,志在傳宗教學。當初曹丕待漢,對此他雖然說不上反感,可也絕對說不上喜歡。
可是不久後,新皇曹丕的舉動,卻讓他驚訝不已。當時天下戎馬未歇,卻先興文教。營太學,再開國子學,更是誠心誠意的徵召天下有才之士,這又怎的不讓他心動呢。
相比起來,這次皇帝的許諾或許還沒有當年遼東公孫康許諾的利重,可是卻真正許諾到了他的心中。雖然不是什麼油水肥差,可是卻足以讓他實現自己傳宗教學的畢生願望。
因此,在老友也是當朝三公之一的司空.華歆,一封書信抵達北海的時候,次日他便以七十七歲的高齡,動身西進帝都了。而皇帝.曹丕也確實沒有食言,所允諾他的事情也都一一做到了。
即便在不久後,遼東公孫淵和北方五胡發生叛亂,甚至連皇帝本人都御駕親征了長安。
可是在對太學和國子學的校館營造上面,卻沒有絲毫的耽擱。因此這太學和國子學,才能以帝國並行首所建造完成校館的身份,在黃初三年春,便正式的開始向帝國的各州郡招收符合條件計程車子了。
當然盛名之下無虛士,這位當代大儒管寧,雖然在為人上稍微執拗了一點兒,可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從黃初三年到如今,不過也才短短兩年的時間,國子學已然初具規模了。各州舉薦的、毛遂自薦的有志有才的學子們,前來入學的絡繹不絕。當然,這其中更多的,乃是奔著管寧的名頭來的。
經過嚴格的篩選之後,這國子學之內,仍有合格的優異之士將近千餘人了,而且其隱隱有執天下國學校館牛耳的趨勢了。
並不是太學就不行,而是因為兼任太學祭酒的大儒鍾繇,只是兼任學校祭酒。它本身更是大魏國的丞相,整日裡還有一堆的政事要忙,因此也就肯定不能像管寧這樣,全心全意的把一門心思全部花在校館身上了。所以,這其中的差距自然也就清晰了。
而現如今,丞相鍾繇又在今年年初去世了,朝廷一時間還沒有任命新的太學祭酒,雖說校務上面並沒有耽誤多少,可是畢竟還是會受不小的影響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按照朝廷律令,今年是黃初三年那批學子們在校的最後一年了。今年冬天,對他們進行摸查和考核之後,就要被舉薦到朝廷內,或者各州郡府衙為官了。是騾子是馬,屆時便會見真章了。
到那時,明面上不會有什麼,可暗地裡太學和國子學也肯定會暗暗較勁的。
不過這種情況,也是皇帝.曹丕所想要看到的,只有這樣兩家齊驅並進,作為皇帝的他也才能夠更好的從中斡旋和制衡他們。另外這太學和國子學計程車子們,入朝之後也會對朝中、州郡中,這些現有豪門氏族產生很大方面的制衡。當然,這也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過最起碼也算是已經有一個很好的開端了。
此時,國子學祭酒.管寧帶領著學校的一眾教瑜和學子們,在仔細端詳的,正是剛剛宮中的尚方令派人送來的,一整份《尚書》的雕版,足足有七八十塊之多。另外,尚方令還送來了一份膠泥活字,當然暫時只是常用的數千字。
當然同時同來的,還有江陵王.曹植大人所編撰的《雕版印刷之術》和《活字印刷之術》的論策。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這個淺顯的道理,朝廷自然還是懂得的。
最重要的是,太學、國子學還有天下一十四州,校館足足有數百家,另外還不算各州郡諸如信都書院這樣的私立書院,加起來足足有千餘所之多。另外,天下書籍更是不計其數,林林總總足足有上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