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曹仁之薨(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去冬又來,一年又一年。
大魏黃初三年,公元236年,冬,十月。
就在天下叛亂已定,進入休養生息的時候,洛陽朝廷再次收到了一個噩耗。只不過這個訊息,不同於往日的叛亂,也不是哪個州郡受了災害,而是來自於一個人的死訊。
這道訊息來自於南方,是關於皇室宗親,太祖武皇帝.曹操的堂弟,當今高祖文皇帝的叔叔,也是如今曹氏一族年齡最長的,名副其實的宗族領袖,大司馬兼交州牧.曹仁.曹子孝的。
交州快馬北上的信使來京傳訊,大司馬曹仁,於冬十月十三薨了,享年七十三歲。
訊息傳來,朝廷譁然。
皇帝.曹丕於是親自下詔,停朝三日,親設靈堂為曹仁祭奠。並命徵南將軍.代交州刺史.滿寵,速速派人火速將曹仁的屍身靈柩,安全平穩的送往洛陽安葬。
曹仁,字子孝,乃是大魏如今的重臣。中平元年黃巾戰亂之時,他便和族弟曹洪,同曹操一起起兵了,也是曹操麾下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將。
其年少時,不修儉行,不好文學,只好弓馬弋獵,舞槍弄棒,整日裡來回亂竄。可領兵之後,他卻奉公守法,嚴以律己。
曹操在陳留起兵,他聽聞訊息之後,便立刻召集了數千人馬前去投奔。隨後幾十年,他跟隨曹操東征西討,無往而不利。
數十年間,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他都曾經多次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兵敗之後,被曹操留守在了荊州江陵城,作為朝廷的屏障,以來抵禦周瑜的進攻,最終因寡不敵眾,無奈棄城而走。
後來,他又督諸將據守潼關,破蘇伯、田銀於冀州.河間,滅侯音於宛城。
在襄樊之戰中,他被圍困樊城。後來關羽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生擒,並斬殺了龐德,情況可謂是萬分危機。甚至在當時,就連太祖武皇帝.曹操都動了遷都,以避關羽鋒芒的心思。可曹仁卻誓死鎮守樊城,結結實實的擋住了關羽的圍攻,再一次力挽狂瀾,拯救帝國於危難之中,直到後面徐晃率領援軍到來。
再後來,他便一直替朝廷鎮守襄樊。
建安末年,他奉命領兵三十萬,率先發動滅吳大戰。可最終因為太過於輕敵,卻敗在了年僅而立的,陸遜之子陸抗的手中,顏面掃盡,朝廷也為之震動。
最終,當時還是魏王的曹操力保曹仁,才讓他免受了責罰。
再後來,朝廷意欲二次伐吳。又是曹操力排眾議,讓自己的這位堂弟再次領兵出戰,可見曹操對於自己的這位堂弟萬般喜愛和新任。
當然,曹仁也終於不負眾望,成功平定東吳,降服了吳帝.孫晧,立下不世之功,成為了本朝第一位有著滅國之功的臣子。
那一年,曹仁已然六十四歲了,也是名副其實的老將了。
最後,西蜀也被降服,天下一統。
滅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鐘繇,被封為太傅,位居文臣之首(曹操不算,因為他已經是異姓王);而滅吳的曹仁,則是被封為了車騎大將軍,位居武將之首。可以說曹仁已然是位極人臣,再加上滅國之功,榮華富貴肯定是享用不盡的了。
可曹仁的所作所為再次出乎了眾人的意料,他又奉命率領著二十萬大軍,南下不毛之地的交州了。這份胸懷和氣度,恐怕也只有當年的秦將王翦才有的了吧。
在曹仁的治理之下,僅僅短短數年,交州就從一個山賊叛亂頻發的窮困潦倒之州,變成了一個能夠自己自足的州郡。
大魏黃初元年,太祖武皇帝.曹操離世,世祖文皇帝曹丕繼位。曹仁作為曹氏宗族資歷最老的宗族之臣,更是因功被擢升為了朝廷的大司馬,與丞相鍾繇共同並列百官之首。
曹仁雖然不在朝內,但是朝廷每每有什麼人員任命,或者其它什麼大的事情,皇帝.曹丕都會快書南下與其商議,詢問他的意見,可見對他足夠的重視。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這位叔父,曹丕自然也是頗為心疼和照顧的。早在當年其南下交州的時候,他便與自己的父親商議,讓時任奮威將軍的滿寵,跟隨著一塊兒南下了,意在將其培養成曹仁的接班人。
在建安末年,曹丕更是又特意安排了昔日蜀國的兩位大儒,有蜀中孔子之稱的譙周,和撰寫了蜀國投降詔書的郤[xì]正,南下交州輔助曹仁完成國策興學事宜。
經過這幾年,其二人也已經熟悉了交州的諸多政事,並且分別擔任了交州別駕和交州主簿。
就連當年一同南下,只是一個小小的,四品雜號將軍的奮威將軍滿寵,如今都已經被曹操和曹丕刻意的,擢升為了正二品的徵南將軍了。
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想著讓滿寵、譙周和郤正能夠一步步的接替曹仁,好讓他能夠返回朝廷安然養老。
可就在滿寵升任徵南將軍之後不久,曹丕打算再下一道詔書遷任他做交州刺史,然後再順理成章的讓曹仁歸朝的時候,卻傳來了如此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