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曹仁之薨(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終究曹仁還是死了,相對而言他是幸運的,死在了天下一統之後,更死在了曹丕代漢之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自從曹操去世之後,作為子侄的皇帝曹丕,對自己碩果僅存的這兩位叔父便格外的上心,所以早在其即位之初,便將曹仁封為了大司馬,將曹洪封為了大將軍。
並且加快了滿寵的擢升之路,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曹仁最終還是客死在了異鄉,這又怎能不讓曹丕悔恨的呢。
只不過這世界上,哪裡有後悔藥可賣的呢?人死不能復生,曹丕如今所能做的只是讓曹仁身後盡享殊榮。
在曹仁靈柩回洛陽的途中,曹丕下詔命沿途所有的文物百官,都到郊外跪迎。即便是江陵王.曹植也不例外,當然按照宗族例來說,曹植本身也需執子侄之禮的。
其後,皇帝又親自下旨追封其為忠侯,將他安葬在洛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陽城郊。他下葬的時候,包括皇帝.曹丕在內,帝都洛陽的文武百官統統前往送行祭奠,並遷移了十戶農人前去守墓,四時祭拜。
在他下葬之後,更是將其牌位移進了太廟,與太祖武皇帝做伴。長子曹泰,繼承了他陳侯的爵位,他其餘的兒子都被封為了關內侯,極盡殊榮。
人間再無曹子孝!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張郃、劉曄、荀彧、曹操都死了,如今曹仁也死了。這一幫建安年間的老臣,只剩下了鍾繇、華歆和王朗這三位了。可他們的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相互攻伐的三國時代也終於拉上了帷幕,徹底的進入了休養生息的時代。
……
大魏黃初四年,公元238年,秋,八月。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江陵王.曹植進京了,去年冬日百官依例進京年拜,他都沒有來,卻安排了蔣濟來洛陽。
可如今秋八月,正是農忙的時候,他卻拋下了州中的一眾事務,匆匆進京了,或許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必須要他本人親自進京一趟吧。
上次曹植進京,還是他改良完蔡侯紙的時候,如今已經時隔一年了。
當他的兄長皇帝曹丕收到他要進京的密信時,也是愣了一下,不過很快也就釋然了。對於自己這位弟弟,他還是很清楚的,自從當年被封為荊州牧之後,雖然往來的書信不斷,但是他本人就很少回帝都了,一直在忙於治理荊州。
經過這將近十餘年的治理,荊州早已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了。天下賦稅,一半來自於荊、揚二州,而其中大部分的賦稅更是荊州所供給的。
昔日裡,帝國的軍隊掃滅匈奴、廓清王平叛亂,出奇制勝的鐵馬鐙、苗.刀、陌刀,都是韓公至和曹植所改良的,而且這其中大部分的軍械,也都是荊州所冶煉的。
此次司馬懿率一十五萬大兵,北上討伐公孫淵所乘坐的寶船,二十艘寶船中,更是有一半都是由荊州所提供的。
當初寶船雖然是揚州刺史.賈充所研製出來的,而且當時已經有十餘艘寶船了。可公孫淵突然叛亂,朝廷用兵逼得緊,荊州拿到寶船的堪造圖之後,短短數月時間就造出了寶船十餘艘,也著實可以看出荊州真正的實力。
這才有了後來司馬懿遼東大捷的事情,要不然就憑揚州的十餘艘寶船和帝國舊日的水軍,北上遼東平叛,是萬萬不會有那麼順利的。
而且這幾年來,朝廷的諸多國策,例如:精兵、軍屯、開荒、興學、造船等等,無論哪項國策都是荊州為天下先。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的前提當然都離不開曹植對荊州嘔心瀝血的治理。
一路上,江陵王.曹植並沒有怎麼停歇,率領著數百人的王府衛隊,風馳電掣的向洛陽而來。一千多里的路程,他僅僅用四日便抵達了。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