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倉慈又向眾人介紹了一下,西域三十六國的大概形勢分佈,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自前朝時便存在的西域三十六國,當然如今已經分裂成了五十餘國。但是這五十的數字也只是一個虛數罷了,因為還有許多整個部落只有數百人的,稱不上國家的部落。

在這些諸國當中,尤其是需要注意烏孫、大宛、大月氏、康居、龜茲、樓蘭這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勢力最大,因此也被稱為西域七強。

尤其是那在天山北部的烏孫,位居西域諸國之首。整個國家有人口六十三萬,兵馬十八萬八千八百人。

即便是比起當年,在帝國北部耀武揚威的匈奴來,也是不遑多讓。

當然此時西域都護府他們的職責,是以天山以南、蔥領以東的西域諸國為目標的。暫時還不需要考慮天山以北和蔥領以西的,烏孫、康居、大夏以及大月氏他們,不過知道還是要知道的,因為跟他們打交道也是早晚的事情。

一旁的眾人聽的無不點頭稱是,就在他們談話之間,一座黃土夯築而成的城池,已然從遠方,慢慢的進入了眾人的視線之內。

這座城正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也是朝廷欽定的西域都護府的治所—海頭城。

那海頭城的城門之下,此時正站立著數百人,正是以鄯善國國君.陀迦為首的,一干西域諸國的國君的大臣們,他們自然是收到了大魏朝廷的詔書,因此早早的便在這裡迎候了。

鄧艾的西域一行,正式開始。依舊是一如往常的客套和喧囂,隨後眾人進入了城內。

雖然這海頭城號稱是西域第二大城池,可是跟帝國的長安、洛陽比起來,那簡直是雲壤之別。甚至都不如江陵、信都這樣一個普通的州府。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酒肆、銀號、鏢局、花樓等等,一應俱全。

當然由於這座城池太小,他們所帶來的的五千精兵,並沒有全部進入城內。

陀迦為首的一眾西域諸國的國君和大臣們,早已經被鄧艾一行人給鎮住了。因為這西域之地,也已經長時間沒有一次性見到過這麼多的軍隊了。

即便是作為西域七強之首的鄯善國,整個國家也不過才一萬五千餘人,兵馬也只有三千餘人,而且這幾乎已經是全民皆兵了。其他小的國家和部落就更不用說了,連兵卒超過千人的都不多。而鄧艾此行一來,就帶來了五千精銳,他們又怎能不吃驚呢。

一個個心中不禁又驚又懼的讚歎著,這漢人果真不一樣,即便紛爭了幾十年,甚至都改朝換代了,但是威勢依在。本來有部分西域國主,還存著一些僥倖心理,想著先看看風向的,如今在這五千精銳面前,也早已經是心悅誠服了。

入城之後,鄧艾便拿出了大魏皇帝的詔書當眾宣讀,表明了此次他們這一行人所來的目的,隨後自然便又是一場其樂融融的酒宴。

魏軍到達海頭城的第三日,都護府司馬.姚士祥便率領了兩千兵馬分兵北上了,前往車師國.高昌城進行駐紮。這也是他們此行前來的另一個朝廷的任務,就是為了一南一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先穩住西域東邊的局勢,然後再酌情西進。

而姚士祥所要去的高昌城,在前朝之時便是都護府屯田之重地。而他此次前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也是為了軍屯,而另外一個原因便是為了復通,以車師國為首的北部各國的關係。

......

凜冬已過,萬物復甦,北方草原和大漠更是明顯。

此時所有草原上的部落裡,女人們正在忙著生孩子,牲畜們正在忙著下崽子,是一年一度很少見的溫和日子。

在西域都護府步入正軌的同時,在這一天裡,鮮卑左右單于拓拔力微、宇文浪,以及羯族石令和烏丸等族的首領們,卻都統統趕到了烏梁素海。

而他們此行前來,自然是為了迎接,大魏朝廷新任命的北庭都護.曹真了。

早在曹真他們北上之前,朝廷的詔令早已經傳到了草原各部落。鮮卑、羯族等部落由於剛剛被帝國打怕了,而且大多還接受了朝廷的冊封,自然也正是乖巧的時候,這自然也是設立北庭都護府的最佳時機。

不過這北庭都護府的建立,肯定要比西域都護府更難。

在大漠之中築城就暫且不說了,那西域都護府好歹是前朝漢武帝之時,就已經存在了,對西域之地的形勢還算有些瞭解。

可這北庭都護府呢,卻是開天闢地的頭一次,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北方草原,不同西域。西域諸國多是弱小,可北方草原雖然大都是一些龐然大物。

要不是朝廷的詔令已經早早表明,此次築城乃是為了各方的貿易,而且城中的駐軍也是各方的聯軍的話,這城池到時候能不能順利的建立起來,都是一回事兒呢。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

這北庭都護府的都護人選,朝廷此次的選擇果然沒錯。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都護曹真到達烏梁素之後,沒有急吼吼的就夯土築牆,而是先派人將烏梁素海與北地幷州之間的,驛站和烽火臺的選址先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