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三年的年關剛過不久,涼州刺史兼西域都護.鄧艾,便率領著一眾屬臣和五千精兵,向敦煌西面的海頭城進發了。

這支部隊中,也不乏一些不同於漢人的面龐。比如那昔日的羌族首領.姚士祥,還有他麾下大將.無弋[yì]劍,如今他們都已經分別是西域都護府的司馬和兵曹了。甚至這五千精兵當中,也有不少羌人、氐[di]人,甚至小月氏[zhi]人的面孔。

前年鄧艾和敦煌太守.倉慈,已經暗暗查訪過西域的形勢了,所以對西域的情況還算了解。另外由於河西走廊的商路斷絕,西域各國也一直盼望著再次與漢人通商,而此次西域都護府的重設,也算是眾望之所歸。

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南面是祁連山脈,北面是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所組成的北山山脈,東面則是黃河。而它整個地勢看起來,又像是一條被兩山所夾的窄窄廊道,因此也才會被稱為“河西走廊”。

武威、張掖和酒泉三郡,南面有這祁連山上雪水的洗禮,東面還有穿境而過的黃河。

也正是憑藉著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這三軍境內也有著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合莊稼種植,也適宜推行軍屯。要是沒有這些先天條件的存在,那涼州刺史.鄧艾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將武威治理成塞上江南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河西之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儒士避亂的上好之所在,尤其是那河西走廊兩側和北山和祁連山脈之中,更是怡人的很。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這河西走廊也正是西域東進中原的必經之路。

漢靈帝后,黃巾戰亂,通道斷絕。後來數十年,經過數次征伐,才被打通。可即便如此,由於中原連年戰亂,西域各國也不敢東進,中原的商人和朝廷也無力再向西。

再後來,天下一統,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還政於朝之後,朝廷才有功夫騰出手來整治這片豐饒的土地。當時朝廷的幾大巨頭,曹操、鍾繇和曹丕一番商議之後,更是將寄予厚望的鄧艾,鄧士載從帝都派到了這裡。

那年輕人也不負眾望,短短几年之內,便將治下的郡縣治理成了小有名氣的塞上江南。甚至西域一些稍微近些的部落,都開始派出使者和商隊試探性的東進了。

見到西域的形勢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剛剛繼位的皇帝.曹丕在與丞相.鍾繇一番商議之後,隨即就派出了新任的涼州刺史鄧艾,和敦煌太守.倉慈,喬裝打扮進入西域進行前哨探查。

探查的結果也很喜人,可就在朝廷打算再進一步的時候,公孫淵叛亂了,這復通西域的事情也只能暫時擱置了。直到兩年後的今天,才重新撿起來。

這河西走廊的東部三郡,稱之為塞上江南呢,一點兒也不為過。可是越往西,雨水和雪水也就越發的少了,在離開張掖郡進入敦煌郡之後,映入眼簾的也便只有漫天的黃沙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張掖、張掖,張國之臂掖,以通西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離開張掖之後就不算是河西走廊了。敦煌郡也成為了帝國,名副其實的邊西第一鎮。

因此近些年來,敦煌大多數計程車子們都是選擇向東。如今名聲正是如日中天的臨松先生.郭瑀和他的乘龍快婿劉昞,正是那敦煌郡人士。二人都是少年時,離開敦煌郡東進求學的。

而離開敦煌之後,也就算是真正的踏入西域了。

沙漠行軍不比中原,一是水源問題,二是黃沙的原因,因此行進起來比較困難。短短三四百餘里的路,鄧艾一行人,愣是走了兩天才走完。

可當他們穿越了二百多里的沙漠之後,腳下的青草卻又漸漸的多了起來。又走了小半日,一行人終於看到了一片大海,準確點來說應該是大湖,這也正是當地人被稱之為的羅布淖爾的羅布泊。

只見這片大湖,一眼望不到邊際,方圓足足有上千裡之闊。涼風習習,水草豐饒,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鳥在湛藍的湖面上翩翩起舞,好一幅人間之佳境。

湖邊的胡楊林中,一群群牛羊正在愜意的吃著剛剛發綠的青草。因為此時馬上就要陽春三月了,所以湖面上並沒有打魚的漁船,要不然萬帆競發,那才是真的壯觀。

這羅布泊乃是整個西域中最大的兩條河,塔里木河、車兒臣河的交匯之處。相傳古時,它曾足足有五六千里之闊。

百餘年前,由於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樓蘭城嚴重缺水。於是當時的敦煌太守急忙調集了一千兵馬,更是從鄯善、焉耆[qí]、龜[qiū]茲三國各抽調了一千兵馬。四千兵馬不分晝夜的往注濱河中注水,才堪堪解了海頭城缺水之位。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羅布泊開始慢慢的收縮了,可即便如此,時至今日這羅布泊仍有千餘里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