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議完了該要商議的軍事之後,鍾會便藉機開啟了這個話題,“早年間,聽說郭將軍與那羌人的姚士祥關係不錯?”

郭淮聽到這些,頓感詫異,可隨即又釋然了,軍中知道他們二人關係的不再少數,這位年輕的刺史大人知道也在情理當中。

更何況,如今姚士祥領兵反叛,而自己卻還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恐怕是誰也會有所忌憚吧。

想到這裡,郭淮苦笑一聲,接著坦坦白白的說道“沒錯,當年那姚士祥曾隨其父,效命於故徵西將軍.夏侯淵大人麾下,而我與那姚士祥年齡相仿,因此走的便近了一些。後來其父戰死沙場,朝廷特恩賜他返回部落,並助其當上了首領。而當時那個領兵幫助他的都尉,便正是不才在下。

小將軍若是覺得郭某應當避嫌,本將願意交出所有麾下兵馬,聽從小將軍派遣。”

聽到這裡,鍾會就知道,郭淮肯定是誤會他的意思了,急忙擺擺手說道,“郭將軍這是哪裡話,在下絕無此意。郭將軍披堅執銳,不避嚴寒酷暑,鎮守關中之地數十載,平蜀之時更是身先士卒,受傷無數。後來平叛王平之際,更是立下赫赫戰功,我鍾會就算是懷疑誰,也不會懷疑您啊。

再說了,姚士祥是姚士祥,您是您。這次他選擇跟著公孫淵叛亂,那是他自己的選擇,跟您又有什麼關係呢,只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

這話說完,郭淮反而有點兒不明所以了,“那小將軍您的意思是?”

鍾會哈哈一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接著說道,“我的意思是,郭將軍您與那姚士祥有舊,對他自然也會比較熟悉,日後平叛之際,還希望您多多出謀劃策呀。”

郭淮聞言隨即也是哈哈大笑,“對不住了小將軍,看來是郭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郭某身為我大魏的將領,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也自然應該保一地黎民百姓的平安。只是......”

鍾會似乎看出了郭淮有什麼疑慮,“郭將軍但講無妨。”

郭淮略微思索了片刻,皺著眉頭說道,“只是......淮,並非是想要推卸責任。小將軍您有沒有想過,你我只是益州之臣、益州之將。而那羌人的叛軍盡在雍涼二州的境內,若是沒有上意,你我便領兵進入雍州,會不會有越界之嫌呢?”

聽完郭淮的論述,鍾會不免輕嘶一聲。郭淮的這個出發點,他倒是真還沒有考慮過,他只是想著怎麼樣早日幫助朝廷平叛了。

可低頭思索了一番之後,鍾會卻很快又想通了,隨即抬起頭來篤定的說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更何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屆時,只要你我平定了叛亂,我想大將軍和皇帝陛下也肯定會諒解你我的。”

“好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郭某為將數十年,竟然還沒有小將軍您看的透徹,真是越活越退化了。哎,真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不服不行啊。”郭淮不禁長嘆一口氣,搖頭不已。

可鍾會好似沒有聽到他的話似的,依舊牛頭不對馬嘴的說道,“可我總覺得,過不了多久,皇帝陛下會御駕親征。他之所以還沒有動靜,除了在等各地籌措的兵馬之外,似乎還在等什麼東西。不過,具體等什麼我就不知道了。如今,就連我益州兵馬調動到成都,都需要小兩個月的時間,朝廷調動的兵馬更多,肯定需要的時間也就更長了。”

郭淮聞言,心中頓時一驚,“小將軍認為,皇帝陛下會御駕親征,而不是派一員大將來援?可是如今大將軍曹彰,已經在長安鎮守了呀。”

鍾會微微皺眉接著說道,“在下也不確定,只是猜測而已。畢竟以現如今的局勢來看,雍涼之地雖然岌岌可危,可是幷州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徵北將軍.陳泰雖然驍勇,但是就憑他手中的兩三萬幷州人馬,是肯定攔不住遼東公孫淵和羯族石令,他們大軍南下的腳步的。屆時,必然還是大將軍領兵北上,不過他要是一走了,這關中之地又有誰可以鎮守呢?會,思來想去,好像也只有陛下御駕親征這一步了。”

可郭淮還是感覺有些匪夷所思,畢竟自古以來君王御駕親征事關國體,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可他順著鍾會的想法劃拉了一圈,好像朝內還真沒有合適的可以鎮守長安的人選了。

泱泱大魏,空有人口幾千萬,可到頭來發現,真正到用將和用兵的時候,還是都顯得不足。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