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叛軍內訌(第1/2頁)
章節報錯
毌[guàn]丘儉沒想到,那天跟著他一塊兒離開的詹臺,竟然無意間幫了他這麼大一個忙。
他心中自然明白,若不是詹臺在旁作為人證的話。對於他的審訊和調查不可能這麼快就結束的,畢竟是一個打了敗仗,而且還消失了兩個多月的人。更何況自己還是幽州刺史,幽州名義上的最高將領,於情於理,都是要費上一些時日的。
如今正是因為有了詹臺,這個比較特殊的年輕人的存在,他才得以在這麼塊的時間裡,就又重新披甲上陣了。而且司徒.陳群,竟然還給他留了一個平虜中郎將的雜號牌子,讓他繼續帶兵,以求戴罪立功。
於是,他便作為青州援兵的副帥,帶著詹臺一同北上幽州了。
如今,距離八月初三公孫淵叛亂以來,已經將將四個來月了。自此,幽、冀、青三州境內,所有可以調動的朝廷兵馬,都已經抵達了涿州前線。
三州兵馬,再加上幷州北部所剩的兵馬,加起來足足有十二三萬之眾。雖然還是不足以擊潰遼東公孫淵,和草原胡人的三十萬大軍,但是叛軍想要再南下一步,也沒那麼容易了。
帝國北方邊境的朝廷大軍和遼東叛軍,也徹底進入了對峙的狀態,往日那種攻城的大戰,暫時再也沒有了。
只是偶爾,雙方還會有零星的哨騎,你來我往試探性的碰撞,充其量也不過百餘騎的小打小鬧罷了。
可就在朝廷駐軍的力量越來越大的時候,叛軍的陣營裡,卻好像又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在幷州和幽州境內,叛軍的主力主要是,遼東.公孫淵的二十萬大軍、高句麗.高談德的五萬大軍,以及草原羯族.石令的五萬鐵騎,以及其它為數不多的小部落。
自數月前南下以來,這其中出力最大的,自然是遼東.公孫淵的部隊,其次是羯族人石令的部隊,再其次才是高句麗的高談德。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公孫淵貴為“燕王”,又有著最多的兵馬,和最精良的裝備。而且從某種層面來講,他們這是在為自己打仗,自然也就要多出力了。
至於羯族的首領石令和他鐵騎,戰力自然也不容小覷,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在羯族人的手下,還拿下了匈奴舊地的十之有三。而且在雁門關一戰,石令和張賓麾下的大軍,更是第一支攻進雁門關衛所的部隊。
高句麗的高談德,就不用說了。
那五萬大軍的戰力,還不如朝廷幽州駐軍的一萬人呢。這次隨著公孫淵他們南下,最多也只是做一些,諸如運輸糧草、打掃戰場之類的輔助性的事情罷了。
而對於這些誰出力多,誰出力少的事,公孫淵和其他的一眾人等,自然是看在眼裡的。所以在戰後的地盤分配,和所搶掠到的其他金銀和軍械的分配上,自然也就向羯族人傾斜了。
這麼一來,高談德自然也就不滿意了。
他認為,自己率領著族人們,不遠千里的從遼東來到這裡,自然應該平均分配。你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孫淵人馬多,多分一些,我們不反對,可剩下的最起碼也要平分吧。我們與羯族人同樣都是五萬大軍,憑什麼他們分的多,而我們分的就少?
如今叛軍的“大業”還未成功,卻開始因為分“贓”不均,而起了內訌。嘖嘖嘖,真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高談德曾經找到公孫淵鬧過幾次,而公孫淵忌於如今正是需要精誠合作的時候,所以也就劃拉出來一些給到了高談德。可貪得無厭的高談德,似乎抓住了公孫淵的這個心理,三番五次的前來討要,公孫淵也終於忍不住了。
本來早在遼東的時候,公孫淵就已經對高談德這種,沒有實力還飛揚跋扈的作死行為,看不順眼了。不過一直礙於,如果殺了他,暫時找不出一個可以代替他統領高句麗的人,所以才對他一直忍讓。
如今高句麗的大軍已經開拔離開遼東了,就算殺了他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可以趁機將高句麗的大軍收編。可高談德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危險的處境。公孫淵心中惡狠狠道,既然他高談德還如此的不知死活,也就別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於是在某次宴會上,公孫淵率杯之後,事先藏在帳外的刀斧手,便衝了進來,將高談德和他隨行的衛士們剁成了肉泥。而公孫淵也就順勢的,把高談德的五萬大軍全部編入了自己的隊伍。
雖然這次成功的除掉了高談德,但是在一旁的石令和張賓卻被嚇壞了。
儘管,事後很快公孫淵便命人把帳內收拾乾淨,並繼續載歌載舞。可剛剛經歷了一場伏殺的眾人,哪還有繼續玩樂的心情呢,最終那場宴會也終究不歡而散了。
雖說平日裡,石令和張賓對這高談德一萬個看不起,也曾經想過要處之而後快。但真當高談德死在了他們面前的時候,二人心中卻湧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提心吊膽的捱過了那場晚宴,回到營中之後,二人便開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