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詹臺再入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離開趙家屯之後,毌[guàn]丘儉馬不停蹄的趕路,雖然沒有馬匹作為助力,可他依舊僅僅只用了五日便到達了四百餘里外的信都城,見到了司徒.陳群。
陳群在看到了這位傳聞已經死了的,幽州刺史.毌丘儉之後,自然是大吃一驚,不過很快也就恢復了平靜。經過了一番詢問之後,終於搞清楚了來龍去脈。
按理來說作為一個朝廷重臣,三公之一是不應該這麼快就信任一個,打了敗仗,而且已經消失了兩個月的將領的話的。可現實卻不由得他不相信,因為毌丘儉的身邊還站著一位少年,一位自稱是詹臺的少年。
而這個叫做詹臺的匈奴年輕人,他是聽過的。
早年間,還是徵北將軍的曹彰,北征大漠之時,大軍水源斷絕,正是匈奴的姑夕王.單賓和一名叫做詹臺的少年,在茫茫大漠之中找到了水源,拯救了十餘萬大軍的性命。而且這個找水的故事,是時任徵北將軍的曹彰,返回許都之後,親自對自己說的。
只是後來,曹彰想要留下那名少年在軍中,可那少年卻執意要留在單賓身邊。再後來,只是說那名叫詹臺的少年隨著匈奴族人南下了,具體去了哪裡就不知道了,也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可沒想,這個叫詹臺的少年,竟然以這種方式出現在了這裡。
冀州刺史府和信都城內,自然有不少南下的匈奴故人,冀州軍中也有不少人當年是跟著曹彰深入大漠的。
陳群派人找了一些過來認人,很顯然這名年輕人也就是,傳說中當年的那個匈奴少年詹臺。
有這個少年共同作證,陳群自然也就不再懷疑毌丘儉所說的話,和他這幾個月的經歷。
只不過雖然情有可原,但終究還是打了敗仗。陳群也不得以代天子小懲大誡,革去了他幽州刺史的位子,命他暫時以平虜中郎將的牌子戴罪立功,日後若有功績,再談官復原職的事情。
從一個從三品的封疆大吏幽州刺史,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從四品的雜牌中郎將。在其他時候,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應該都會受不了,可毌丘儉卻坦然的接受了。
他不怕砍頭,就怕自己沒有機會再打仗,沒有機會為死去的同袍們報仇,那麼他將一輩子活在愧疚之中,生不如死。
他來信都城之前,其實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只要還讓他留在軍中,別說現在還讓他做一個領兵的中郎將了,就算讓他去做一個普通的長矛兵,他都願意。
在聽到對他的處置之後,他緊張了許久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刺史不刺史的,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他現在還年輕,才堪堪三十五歲,只要再給他幾年時間,官復原職絕對不成問題。
他只是沒想到,朝廷竟然還給了保留了領兵的權力。
那一日,離開趙家屯的不僅僅只有毌丘儉一人,詹臺也跟著他一起離開了。雖然,他心中十分不捨,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還是決定跟毌丘儉一塊兒走。
因為在他出屯趕赴幽州為毌丘儉打探訊息的時候,聽到了一個噩耗,一個驚天的噩耗。
單賓死了,他昔日的大王,姑夕王.單賓死了。
單賓被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人殺死了,當年的漢人沒有殺他,如今他卻死在了昔日盟友的手裡。
鮮卑人攻破定襄.善無城的時候,特意找到了不願離開故土的單賓,想要勸說他為自己效力。單賓最終用回覆曹彰的話同樣回覆了鮮卑人,可鮮卑人顯然就沒有曹彰的寬宏大量了。
再然後,他就死了,死在了鮮卑人的屠刀之下。
當年左大將.巫魯魯被殺的時候,詹臺並沒有太多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他跟巫魯魯距離太遠,而且不是一個部落的吧。
可如今,當詹臺聽說單賓被殺的時候,他卻感受了到了極大的痛苦和悲憤。他似乎看到了那個獨臂的男人在向他微笑,他伸手去碰,卻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詹臺,大匈奴如今已經不在了,而我也不再是姑夕王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罷了。你還年輕,應當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開創屬於自己人生的輝煌,而不是守在我這樣一個廢人身邊。去吧,離開這裡,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路。”
那日一別,竟然就是天人永隔。
他要報仇,他要替昔日裡那個,對他諄諄教誨的大王報仇。
他離開了,離開了趙家屯,離開了趙伯一家,也離開了王鶯兒。
溫柔鄉是英雄冢。
可多少英雄,卻寧願死在這溫柔鄉里。
“詹臺叔叔,我等你回來的時候,我就跟你一樣高了,到時候我幫你跟鶯兒姐姐抬花轎。”
小石頭揮舞著手中的,那把天底下最好的木劍,學著大人模樣老氣橫秋的給詹臺道著別。
“小詹臺,路上要多加保重啊。趙伯老了,也沒有什麼好的東西給你,這些個餅,路上帶著吃。要是遇見難事兒了,就回到屯裡來,不要覺得丟人。”
“是啊,詹臺兄弟,碰到難事兒了就回來,再不濟,咱們趙家屯也有你一口飯吃。”
趙老伯一家還是一如既往的老實憨厚,雖然說不出來什麼好聽的話,可一言一行,慢慢的充斥著農人所擁有的那種淳樸。
破天荒的是,那個一直揚言要打斷他腿的老人也來了,雖然他還是給人一種,好似別人欠了他多少錢似的勁勁兒的感覺。
可沒想到,那個老人卻對著這個年輕人,說出了他這輩子最為溫柔的話,“小子,活著回來,老子可不想讓我的女兒守活寡。”
說完這句話,那個老人便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詹臺隱隱的看見,那個背對著他走向遠處的老人,似乎伸手在眼角蹭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