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叛軍內訌(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他們一致認為,這公孫淵不是明君,也絕對不是一個可以成大事之人,跟著他幹,遲早是要倒大黴的。事到如今,也必須得趕快為自己找後路了,要不然到時候,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就算不死在朝廷平叛大軍的刀下,也會像高談德這樣死在公孫淵的手下。
而其它跟著一起趁火打劫的小部族們,自然也有著同樣的心理。
可到這個時候了,除了朝廷,哪還有什麼其它的後路?
於是乎,幷州太原陳泰處,幽州涿郡夏侯玄處,冀州信都陳群處,甚至是關中長安曹彰處,都陸陸續續的收到了莫名其妙的投誠信。
信中的內容也出奇的一致,都說自己是被公孫淵矇騙和脅迫。如今深感自身罪惡深重,想要戴罪立功,希望朝廷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甘願作為內應,待有朝一日,大魏天兵討伐賊寇之時,他們願意助朝廷一臂之力。
冷不丁的收到這麼多的“投誠信”,陳泰和夏侯玄自然是不敢擅做決定的。胡人向來狡詐,更何況匈奴左大當戶.冒脫叛變的事情,就在不久之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血淋淋的經歷,也使得他們不敢再輕易相信草原的胡人了。
誰又能確定,這不是叛軍有意為之的詐降之計呢?所以,對於這些來信,他們並沒有給予回覆。
可這卻急壞了真心實意要投誠的這些人,他們以為,朝廷這是不接受他們的投降,想要最終把他們一網打盡呢。
於是又急忙秘密的派出了幾批使者,並且這次還帶上了自己的一些個“誠意”。這時陳群和夏侯玄他們才感覺到,或許是北方出事了,要不然他們不肯能如此的不合常理。
經過一番查探之後,他們才搞明白,原來是高句麗的首領高談德被殺了,怪不得他們會如此著急的投誠呢。
正可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呀。他高談德能夠有今天的下場,也只能怪他咎由自取罷了。
可即便知道了這些,陳泰和夏侯玄也並沒有直接應承下來他們的投誠。他們二人在向冀州的司徒.陳群,以及駐守長安的曹彰彙報了之後,最後用統一的口令回覆了他們。
“爾等蠻夷膽敢犯我大魏邊境,實在是罪孽深重。我大魏早已集結五十萬大軍於北地,直待一聲令下,便能將你們踏為齏粉。怎奈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魏皇帝又不忍殺生太多。且念爾等又有悔過之心,暫且不予你們計較。特允許你們戴罪立功,待日後叛亂平息之日,再做決斷,願爾等好自為之。”
而收到了這封密信的石令和烏桓的胡人們,一個個才總算鬆了一口氣。
雖然在信中,朝廷並沒有直接接受他們的投降,可好歹已經有了迴轉的餘地。只要自己在日後,將軍中的情報送往朝廷軍營,多多立功,想來保住性命還是不難的。
這封信中的內容,自然一大半都是假的。
整個帝國一十四州下來也才八十餘萬兵馬,更何況雍涼之地的叛亂還未平息,大魏朝廷又怎麼可能將五十萬人馬,全部放到冀、並的邊界來呢。
這封信中連吹帶騙的,也實屬無奈之舉。朝廷要真是有五十萬大軍,恐怕也就不會在這裡跟他們囉嗦廢話了。
《孫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勝。
可兩軍還未開戰,一方就已經軍心渙散,開始各打各的小算盤,這場仗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了。當然,對於這些秘密進行的事情,公孫淵暫時自然還不知曉不然的話,他早就有所行動了。
這是發生在大魏黃初元年,冬臘月的事情。
雍涼的叛軍,自然還不知道高談德已經被殺了的事情。要不然的話,鮮卑、氐[di]族和羌族人恐怕也會做出同樣的舉動吧。
當公孫淵還在做著,與大魏朝劃江而治的美夢的時候。殊不知,大魏皇帝.曹丕,已經親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向長安進發了。揚州的司馬懿也已經帶領著,一支前所未有的龐大水師,去抄他的後路了。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