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重商抑農?(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會散去之後,皇帝.曹丕留下了三公、九卿,以及其它部分朝臣有事商議。
只見曹丕不緊不慢的說道,“在這份邸報中,江陵王還提到了一件事情。此事幹系不可為不小,因此才特意讓眾位愛卿留下一同商議。”
眾人聞言莫不面面相覷,到底是什麼事情,能夠讓皇帝陛下竟然不敢再朝會上公佈?
曹丕略微思量了一下,接著開口說道,“江陵王在邸報中說道,將來洛陽紙貴之時,單純只靠現在官府和民間的造紙坊,是肯定不夠的。建議讓商賈之人參與其中,而且暫時對其減免賦稅,待日後再慢慢找補回來,以促進造紙的產量。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曹丕話音方畢,堂下有一人,便憤憤然的走了出來,朗聲道,“陛下,老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可。”
眾人側首望去,原來是趙儼,趙伯然,現年六十六歲,任大司農一職。潁川四大名士之一,與同郡的司徒.陳群、少府.辛毗、大將軍軍師.杜襲擊,被世人合稱為“辛陳杜趙”。
大司農,九卿之一,二品大員,掌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帝國賦稅的徵收和支出。
趙儼此人熟讀經史,精明強幹。建安二年,公元195年,便投靠了當時還只是兗州牧的曹操,迄今已經三十餘年了。建安年間,官渡一戰之時,他曾將向荀彧諫言暫緩徵稅,並將已經徵收的綿絹全數退還給了百姓,堪稱古往今來未有之事。
後來,他還曾經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他的能力可見一斑。就這樣三十年,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從小小的縣令,到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護軍、扶風太守,再到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度支中郎將、尚書,曹丕繼位之後,更是遷任為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掌管帝國錢財、賦稅,不可謂不位高權重啊。
只見那大司農.趙儼,接著怒氣不平惡狠狠的說道,“商人者,賤人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自古以來,商賈之人重利輕義,往往靠投機取巧賺取巨大暴利,以致使國窮民奢。先秦時,魏國因為李悝[kui]的盡地力之教,禁商賈技巧,而王於一時;大秦因為獎耕戰、抑商賈,而一統華夏。此皆是上古聖君聖人之舉啊。萬望陛下慎重!”
趙儼的話剛說完,又有一位大臣踱步走了出來,定睛一看竟是那九卿之一的少府.辛毗。
“啟奏陛下,大司農言之有理啊,臣附議。自大秦始皇帝統一華夏以來,歷代君王無不重農抑商,實乃是因為耕農才是國家之根本啊。民以食為天。如果這次開啟了這個缺口,那麼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商賈而荒廢農事。
重稅以困之,是歷朝歷代一貫的國策,從來有沒有重商輕稅一說。陛下萬萬不能開這個先河啊,否則,民將不民,國將不國,必然天下大亂矣。”
聽到這裡曹丕漸漸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這件事情肯定會有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反對,可沒想到反響這麼大,這是他所沒有想到的。反觀其餘眾人,雖然沒說話,可看那神態似乎也不是太善。
就在此時,大魏的定海神針,丞相.鍾繇慢慢開口了,“陛下、諸位大人,老臣對此也有一些見解,還望陛下允臣一言。”
曹丕聞言,臉上不悲不喜的說道,“哦?丞相,但講無妨。”
只見丞相.鍾繇顫顫巍巍的走將出來,不緊不慢的說道,“老臣以為,江陵王此舉......可行。”
“老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啊!”
“是啊,丞相,若是開了這個先河,那群.奸商們肯定會變本加厲啊。”
......
鍾繇只是剛剛說了一句話,殿內反對的那些個眾臣們,就已經吵鬧起來了。
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京兆尹.司馬懿這時卻開口了,“諸位大人,如此這般成何體統,朝堂不是菜市場,待丞相說完再辯論也不遲啊。”
說到這裡,那群人才一個個的安靜下來。
鍾繇面無表情的環視了一圈之後,眼睛微眯說道,“既然諸位大人不說了,那老夫就說幾句?”
眾人聞言莫不面面相覷,顯然鍾繇對這群人剛剛之舉也微有不快。而龍椅上的皇帝.曹丕,並沒有斥責這一方,也沒有褒揚那一邊,只是面無表情的看著臺下眾臣們的吵鬧。
鍾繇微微哼了一聲,接著說道,“啟稟陛下,老臣竊以為,江陵王之策可行的原因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