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經》有云:‘神農氏作,列隆於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想必諸位也知道這個典故吧?難道說,這神農氏炎帝.薑石年,也是那好利不好義的粗鄙之人不成?齊國相.管仲、越國相.范蠡[lǐ]、孔聖人高徒.子貢、秦國相.呂不韋,這四人都曾是商賈,難道說他們也是賤人不成?

二、《周書》亦有云:‘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世間萬事萬物,存在既有其存在的道理,怎能以偏概全呢?如若我大魏朝真的沒有了商人,那麼糧食、器具、錢財就不得流通,天下萬民又當如何生活呢?

三、《孟子》亦有云:‘市廛[](商鋪)而不徵,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早在數百年前,聖人孟優就已經提出減免商人的賦稅了,又怎能是我朝開了先河呢?

四、獎耕戰,抑商賈。乃是商君.衛鞅之法。那時天下大亂,各國紛爭不斷,自然需要更多的糧食來供應國家征戰而用。更何況,彼一時,此一時。只有學會變通,只有學會不斷的改革,才能使得我大魏的江山千秋永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諸位大人,我說的可是這個道理啊?”

龍椅上的曹丕笑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眯眯的,看著殿內眾人你看我,我看你,卻誰也無法反駁,好似一根根的白蘿蔔一般。內心想要發笑,卻又不得,憋得臉龐都有些發紅了。

就在這時,一個爽朗的笑聲從臺下傳來,待眾人轉頭望去。

只見那人身長八尺,滿臉絡腮鬍,體型魁梧,頭戴一頂武弁[biàn]大冠,著一領赤色二品武將朝服,原來是執金吾.京畿守備大營統領.曹真,曹子丹。

“哈哈哈,丞相不虧是丞相。這通話講吓來,連我這個大老粗都聽懂了。本來我也覺得商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可經老丞相這麼一講,並不是那麼回事,原來管仲、呂不韋他們也都曾經做過商人啊。老丞相,末將服了,徹底服您了。陛下,我附議老丞相,我也覺得子健(曹植,字子健)的法子可行。”

皇帝.曹丕此時心裡自然是高興的,自己的這個伯父果然沒讓自己失望。又一次的幫自己解決了這個棘手的難題。既然這事情已經解決,自己也是時候出來收尾了。

只見曹丕假裝呵斥道,“子丹不許無禮。”而曹真見狀,很識趣的悻悻的退了下去。

曹丕接著說道,“趙司農,辛少府,朕自然知道二位愛卿,也皆是忠肝義膽之言,都是為了我大魏的江山社稷著想。”

大司農和少府,掌管著帝國的賦稅以及皇室的財物。而且如果日後想要實行,曹植那道給商人減稅的陳策,還需要這兩位去辦的,曹丕自然需要出言安慰,消除他們心中的芥蒂的。

被點到的那二位聞言,隨即匍匐在地,“臣惶恐。”

皇帝曹丕看著二人,急忙說道,“二位愛卿快快請起。其實朕也以為,江陵王的這一計策著實有些道理。這乃是興學太祖皇帝的遺訓,也是我大魏開國以來,第一項國策。朕,不敢不為啊。

對於商人減稅,當然也不是毫無底線,下去之後還請丞相和二位愛卿一起擬個章程,然後報上來才是,二位愛卿可莫要懼怕辛勞啊。政見不合,那是常有之事,既然此事已成定論,諸位自當團結一心才是。”

皇帝.曹丕很合時宜的把曹操給搬了出來,一來這確實是曹操生前的遺訓,二來也可以將藉此來震懾一下這群老臣們。

而殿內的那些個大臣們,見此事已成定局,自然也就不敢再提不同的見解了。

隨即呼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臣等定會盡心竭力,不負陛下重託。”

“哈哈哈,如此甚好,甚好啊。眾位愛卿,上下同欲者勝。只要你我君臣一心,定能將這興學的國策辦好,這世上還會有什麼難事呢?”

經此朝堂一論,江陵王.曹植所奏報的,減稅興商,以增加造紙坊的事情,自然也就勢在必行了。當然這也只是興學中,小小的一個插曲罷了。

多年後,人人都言什麼什麼賤如紙,卻都不知道,曾經還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典故。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