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能為天下先(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每道工序都要耗時數天,即便是一個成熟的造紙工匠,整個流程下來,也得小兩個月才行。
老夫以為,這改良紙張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劍是一樣的。無非就是多試驗,多試錯。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後再考慮工序的問題。大漢初創之時,紙張的原料多為蠶繭,過了百餘年後,蔡侯才將其樹皮、破布之類的東西新增進去,經過多次實驗,才成功的。
這荊、揚二州多產青竹、稻穀,中原、雍涼之地盛產小麥、谷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樹。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將這些竹皮、稻穀杆、小麥杆、桑樹皮等,都拿來試一試。尤其是那稻穀杆、小麥稈,每年田裡最不缺的就是這些。還有那竹子,兩三個月就可以長出好些,我們完全不必擔心用料的問題。
其次,就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實驗了。老夫覺得,這改良紙張少則需要一兩年,多則需要三四年啊。還希望這紙張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夠到老夫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墳上燒上那麼幾張,也好讓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沒有白費啊,哈哈......”
聽著聽著,曹植就不自覺的紅了眼眶,反觀韓公至,對此卻沒有太多的介懷。
曹植剛想要說些什麼,就被韓公至打斷了,“將來一旦書籍、紙張的用量增加,現在的造紙坊絕對不夠。因此老夫建議,不僅僅是我荊州,揚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須得增加造紙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紙坊,也要鼓勵民間的商人加入進來。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給與一部分的稅賦上的減免,給他們一些甜頭,日後在慢慢的改過來便是。這個就需要公子與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進言了。只是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會讓陛下為難啊。”
曹植聞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後,篤定的說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植,自會親自上書,向陛下諫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後一定會應允的。”
在各州各郡興修校館的同時,沒有人會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卻已經,為天下讀書的學子們想到下一步了。
而這已然是兩個月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了。
此時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早已經投入到紙張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後,當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紙張寫字的時候,都不會忘了,曾經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和一個才高八斗的藩王,為了能讓他們用得起紙,幾乎耗盡了心血。
......
洛陽朝會,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龍椅之上,正春風滿面的看著眼前的一份奏報,而且眼中的笑意越來明顯。
少時,待曹丕看完之後,朗聲說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韓公至,此時正在荊州改良蔡侯紙。而且這份邸報裡說道,待太學、國子學和各郡縣校館將來建成之時,整個天下必然會出現‘洛陽紙貴’的景象。因此,這二人才會未雨綢繆,提前改良紙張,想把造紙的工藝簡化一些,並把成本壓下去,讓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紙。”
曹丕此話一出,整個大殿之內頓時譁然。
“江陵王不愧‘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健獨佔八斗’之盛名啊。”
“還有那韓公至大人,今年都已經是七十五歲的高齡了,卻還在為我大魏國如此操勞啊。”
“是啊,水排、鐵馬凳、苗.刀、陌刀,這哪一件出世,都是我大魏的幸事。可誰能想到,短短五年之間,這巧奪天工之物,竟然全部出現了,又怎能不讓人驚歎啊。”
“劉大人,所言有理,有此等忠臣良將、能人異士,實乃我大魏之福啊。”
......
看著殿內嘈雜一片,曹丕並沒有刻意阻攔,而是笑眯眯的看著眾臣們,因為他們所誇讚的能為天下先之人,乃是自己的親弟弟。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