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方有五胡(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比如,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凌,因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而兵敗被俘。但被匈奴俘虜之後,他原本還想著迴歸大漢,只可惜漢武帝斷了他的後路,最終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也才投降了匈奴。
再比如後面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等等,但畢竟都是寥寥無幾的少數人。
可石令就不一樣了,他的麾下有一支由漢人計程車子、文人所組成的參謀團隊,名曰“君子營”,那些人都是心甘情願的為石令所效勞的。
而在“君子營”中,有一位謀士名曰張賓,現年四十五歲。頗有才華,就連那鮮卑單于.軻比能見了他,都要禮讓三分。也可以說石令在軻比能的威懾之下,還能取得昔日匈奴十之二三的土地,全依靠這張賓的助力。
石令更是依照漢人的制例,將張賓封為了軍師將軍。整個羯人部落裡,除了石令就要數得著這軍師將軍.張賓了。
張賓,字孟孫,冀州趙郡.南和人。此人博涉經史,胸懷大志。在石令麾下為官清廉端正,謙虛謹慎,而且任人唯賢,禮賢下士,羯族人私底下,更是將其稱之為“小單于”。
他從小好學,閱讀了很多經史,年輕時就雄心大志。可惜生不逢時,待其加冠成年之後,天下已經無仗可打了。再加上冀州境內名門望族傾軋,他要是想出人頭地,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魚龍混雜,大大小小的部落不下十幾個。
經過一番的考察之後,張賓將目光投向了兩個人。
一個便是鮮卑首領.軻比能,另一個便是羯族首領.石令。
鮮卑首領.軻比能,在中原頗有“賢名”。而且當時是草原上繼匈奴之後,勢力最大的一支部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因此,張賓的首選目標,自然便是軻比能了。對於張賓的遠道前來投奔,軻比能自然很是高興,並大擺筵席,以表示對他的器重。張賓對此也很是感激,以為自己飄零半生,總算是得遇明主了,而自己的一身所學也終有用武之地了。
可在軻比能麾下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此人雖說雄才大略,而且好似與大漢也特別的親近。但此人內心深處,其實是厭惡漢人的。他的那些所為的“親漢”的舉動,都是迫於帝國的強大,而裝出來的。如若日後他強大起來了,他絕對會反咬一口。
某一天,羯人族首領.石令因故來到了鮮卑部落,張賓一眼便看上了那個,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年輕人。在他看來,石令此人雖然粗鄙不通文化,但是為人卻十分直爽,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尊崇儒學和漢文化,敬重漢人衣冠士子。
並且張賓敢斷定,石令的這種尊崇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肺腑真心實意,因為人的眼睛是騙不了人的。
石令張賓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但畢竟此時的張賓還在軻比能的麾下,可讓人萬沒有想到的是,張賓竟然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軻比能,成功的轉投了石令。
就好比那,猛虎歸山,蛟龍入海。
石令的麾下,可沒有像軻比能那樣的五大部落。可他僅僅是靠著自己的勇武,和張賓所統領的“君子營”,短短几年之內,就已經成為了北方草原上,除了軻比能之外的,第二大霸主。
雖然他只是佔據的故匈奴十之二三的土地,可羯人部落卻擁有著小五十萬人口,以及鐵騎五萬。但是要知道,北方草原部落的人,遇到真正危機的時候,是皆可以上馬而戰的,甚至婦孺和孩童,都有著遠超中原同齡人的不俗戰力。
石令此人,壯健雄武,善於騎射,但為人有些過於兇殘。對自己人好的沒邊,但對於自己的敵人那也是令人聞風喪膽。
不過,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他的這種做法也是也可以理解的。畢竟他的部落兵微將少,如果在沒有一些特殊手段來約束的話,自然是無法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草原上生存的。好在他的身邊,還有一個張賓的“君子營”幫他調和。
如果真要是拿他跟中原某位武將相比較的話,駐守交州的鎮南將軍.滿寵.滿伯寧,與他似有幾分相像,可又不太像。滿寵只是執法嚴苛不講情面,但是並沒有弒殺的習慣,而且每次痛罰將士之後,往往會親自前往探望,並且予以撫卹。可石令卻只是單純的,發自肺腑的弒殺,並無法度之約。
每次征戰過後,他總是喜歡將敵人的屍首鑄成“京觀”,以彰顯自己部隊的勇武。
最重要的是,石令特別喜歡虐殺俘虜。
自古以來殺降不祥,張賓自然深諳這個道理,也曾多次勸導和提醒過石令。可他也僅僅只是稍微收斂了一點而已,總體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觀。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