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方有五胡(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軻比能麾下五部,勢力排在第三位的乃是段部。
段部實力要遠遠弱於慕容和宇文部,其部落有人口十萬餘,控弦之士一萬餘。
部落首領名叫段泥,是五大部落裡年齡最長的一位,今年六十七歲。這般年齡,放在這北方草原,可是不多見的“長者”。此人與軻比能的父輩特別交好,因此也算是軻比能的一個叔伯長輩。
可他也是脾氣最為火爆的一位,當時他被封為鮮卑.左將軍的時候,還特意找到軻比能鬧了一通。最後軻比能花費了百餘匹駿馬,才讓他的這位老叔叔興高采烈的離開。
至於剩下的拓跋部和禿髮部,勢力就更小了。兩個部落加起來也才十萬人不到,鐵騎已僅僅只有八千餘。
歸順之後,軻比能給他們兩部各增添了一千騎,才堪堪湊夠了一萬騎兵。
拓跋部的首領,名叫拓跋力微,今年剛剛四十歲。是個有著一半漢人血統的鮮卑人,因此雖然他貴為一部首領,可那些同僚們私下裡卻並怎麼看得起他。
也或許是漢人血統的原因,他有著鮮卑人很少有的睿智和判斷力,平日裡為人也特別謹慎低調。雖然部落勢力不大,而且還是被兼併的外來戶。但他在軻比能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低,是僅次於慕容涉歸的人物,也是軻比能的“右臂”,更是被他封為了鮮卑.右將軍。
禿髮部的首領,名叫樹機能,今年三十七歲。
此人英勇善戰,頗有謀略,但同時也頗為殘暴,與人爭鬥更是不死不休。
麾下的五千騎兵,受他這個主將的影響,更是人人嗜血無比,也是軻比能麾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騎兵。也是因為因此,他才被軻比能封為了鮮卑.後將軍。
鮮卑單于.軻比能,便是靠著這五大部落,再加上自己手中的三萬騎兵,共十萬騎,馳騁草原的。
此時的鮮卑,五大部落加上其餘林林總總的附屬部落,也有人口八九十萬人了,顯然已經有了遠超當年草原霸主匈奴的趨勢。
————————
北方草原上的另一個霸主,則是羯人族了。
軻比能的鮮卑部,佔據了幽州和幷州北部,故匈奴的舊地。
匈奴剩餘的十之二三的土地,則在這羯人的手裡。羯人族佔據了涼州北部靠近西域方向的故匈奴的舊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羯族並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因為它只是舊時匈奴的一個分支,是十九種之一的羌渠。更有人稱其為,“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羯人族現在的首領,名曰石令,字世龍,今年三十八歲。
石令,小名阿福。此人窮兇極惡,但是豪爽脫略,料敵制勝,舉無遺策,是一把打仗的好手。更為奇特的是,此人雖是胡人,卻對漢人的文化極具推崇。
作為北方草原的兩大部落首領之一的他,並沒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像軻比能那樣,對大漢“卑躬屈膝”,而是自己另闢新徑了另外的一條路。
自古以來,華夏中原便有“以夷制夷”的策略。歷朝歷代中,帝國中樞和軍隊中,便不乏胡人大臣以及將領。
遠的不說,就說自漢朝以來的。
漢武帝劉徹的託孤大臣之一的,駙馬都尉.金日[mì]磾[di]。
本就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被驃騎將軍.霍去病俘獲後,便留在了漢朝。數十年忠心耿耿,而且在武帝晚年還救過他的命,令其免喪刺客之後。漢武帝對其也是頗為新任和重視,更是親自為他賜名賜姓,還在臨終之際將幼年的皇帝託付給了他。
另外,因叛亂被殺的故庲[lái]降都督.王平,也是漢化胡人。
匈奴等胡人雖然也有重用漢人的,但畢竟是少數的,另外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帝國境內,因為各種原因待不下去,叛變過去的漢人。
諸如大漢初期的,與高祖皇帝一同打天下的燕王.盧綰[wan],在晚年因為種種原因,最終無奈北上投降了匈奴,並客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