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方有五胡(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中原大地上的百姓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自己的家鄉時候。西域和北方的草原之上,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年前的那個冬天,任城王.車騎將軍.曹彰,率一十五萬鐵騎,消滅了草原霸主匈奴。之後,除了將幷州六郡重新收復,以及收攏了少部分的領土之外,卻並沒有趁機北上,在匈奴舊部的原址上建城設郡。
一來,北地寒苦,常年風沙,即便是夏天,與中原相比起來,也是相差太遠。另外這裡的土地貧瘠,甚至還不如那南蠻的交州呢。在這裡也只能放牧牛羊,種莊稼那就別想了。
而且當時天下方定,軍屯、開荒無不需要人口,甚至匈奴的八十萬人口都被遷入了中原內地了。另外中原之地那麼多肥美的田地還沒人耕種呢,誰又看得上這裡呢?
二來,戰事持久,將士們思鄉心切,並不想在這裡長期駐紮。再者,當時雖說戰事已息,但各州郡的治安,尤其是北地剛從匈奴手中,新收復的幷州六郡,並不是太好。並且時不時的有盜賊出沒,而府衙差役們,是遠不足緝拿這些盜賊的,也需要當時的驍騎將軍.曹彰麾下的兵士們幫助。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曹彰的一十五大軍,經過大半年的征戰之後。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國庫的存銀已經不足以讓他們繼續征伐了。
雖然曹彰學那古代名將,取糧於匈奴境內,讓朝廷省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將士們的餉銀,撫卹金,總還是要真金白銀的往外掏吧?
因此,曹彰在滅了匈奴之後,也是迫於無奈的帶著俘虜,重新返回雁門了。
作為一個領兵的將領,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為國家開疆拓土,算不了什麼。可在形勢一片大好,不是之功唾手可得的情況下,還能忍住心中的慾望,放手撤回,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彰,有古人之風,真不愧為當世名將也!
而北方草原、西域以及遼東各部落的首領們,見曹彰滅大勝之後,卻沒有留下屯紮。心中不免疑惑不已,以為這是漢軍欲擒故縱的把戲。
因此紛紛派出使者趕赴雁門關,拜謁當時的魏王世子.曹丕和徵北大將軍.曹彰。曹丕和曹彰心中雖然是有苦說不出,但還是很有氣勢的演了一場戲。
諸如什麼,“我大漢乃天朝上邦,地大物博,又怎麼會將這些蠅頭小利放在眼裡呢。這些個就賞給你們了,任爾等分之。”
嘴上雖然故作大方,可是曹彰的內心卻在滴血。這些可都是自己用血汗,以及三萬將士將士的性命換來的。如今拿到手的,卻又要白白的送出去。
哎!但凡自己手裡再多上幾萬兵,能夠守得住的話,也不至於像如今這樣拱手讓人啊。
草原各部落的使者們,聽到這些之後,無不喜出望外。原來這世界上,還真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表忠心。
“我小月氏一族,願世世代代做大漢的最忠誠的臣民。”
“我高句[u]麗一族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以後定會年年朝貢,以表我等的誠心。”
“我鮮卑一族,願尊大將軍為‘聖人將軍’......”
對於胡人們的這些伎倆,曹丕和曹彰自然是心知肚明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如今這般模樣,無非是有好處,再加上帝國有一十五萬鐵騎陳兵邊界了。但倘若有一日,帝國氣勢稍稍弱上一分,或者他們稍稍強了一絲,反過來就會咬你一口。
只不過礙於眼下這種無奈的情況,也暫時這能如此了。
另外,他們故意說出“任爾等分之”那句話。就是為了讓這群胡人爭鬥,這樣他們就會無暇他顧,帝國也才能騰出時間,好好的恢復民力休養生息。
只是,即便是聖人也會有失算的一天。曹丕和曹彰萬萬沒想到,昔日的這招原本是想讓他們互相爭鬥的,可最後卻給帝國招來了一場無妄之災。
當然後來的那場災難,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兄弟二人。就算沒有他們,該來的也還會來,只不過是晚幾年罷了。
而那些使者們在得到了“任爾等分之”的允諾之後,次日便都紛紛起身告辭離去了。
滅匈一戰的血腥氣還沒有在草原上消散,另一場血雨腥風卻又到來了。
那胡人的各族首領,也便無所不用其極的,開始互相征伐搶奪地盤。昨天還是兄親弟恭的,可今天就勢同水火了。
合縱、連橫,五百多年前在中原大地上的一幕,如今卻又在這北方草原上上演了。
如今,距離建安三十年的那個冬天,已經過去了五年。帝國的周邊,包括北方草原、西域以及遼東,在經過了這幾年的兼併之後,暫時進入了一個平衡的狀態。
大魏周邊此時,主要是五個胡人部落,北方的鮮卑和羯,西方的羌的氐,以及遼東的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