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方有五胡(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中勢力最大的自然是北方的鮮卑一族。
鮮卑本是一種上古瑞獸的名字,此瑞獸通體雪白,似馬非馬,肋生雙翅,腦袋上長有獨角。鮮卑一族對其十分崇拜,便將其當做了部落的名字。
此時的鮮卑族首領,名曰軻比能,今年四十六,正值壯年。
此人,執法公平,不貪財物,頗有將才,也能得部眾死力。另外,此人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頗能韜光養晦,有當年越王勾踐之風。
建安三十六年,春,他便曾經遣派使者,向漢獻帝.劉協,進獻駿馬,以表示恭順。
建安三十六年,秋,他又將因為戰亂無奈留居在鮮卑的五百餘戶漢人百姓,護送回幽州上谷郡。
建安三十七年,秋,他親率部落三千餘騎,驅趕牛馬七千餘口與大漢互市。
與此同時,軻比能為了討好帝國,他又將昔日殺死振軍大將軍.張郃的罪魁禍首,故匈奴左賢王麾下左大將.巫魯魯,親手押送到了許都。
就這樣,那個在戰場上無數次的必死之局中,都能順利逃脫的“逃跑健將”巫魯魯,就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他的一生。
自此,匈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老友之血仇得以報還,故尚書令.荀彧隨之大喜,更是親自上書漢獻帝為軻比能請封。劉協無奈,只能下旨封其為“鮮卑單于”,並賞賜鐵馬鐙三千對。
得到了鮮卑單于的封號,也間接的推進了軻比能兼併周邊其它弱小部落的步伐。不久之後,昔日匈奴的地盤,十之七八都被他納入了囊中。顯然,他已經成為了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個“匈奴”。
軻比能麾下有五大部落,分別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拓跋部和禿髮部。
慕容部,乃是軻比能麾下最強大的部落。其部落有人口二十萬餘,更有甲士兩萬鐵騎。
部落首領名曰慕容涉歸,今年四十七歲,比軻比能年長一歲。
二人自幼一起長大,情同手足,多年來二人更是一起南征北戰,他也是軻比能麾下的頭號大將。
軻比能在漢朝得到鮮卑單于稱號的同時,更是為自己的這位兄弟,討了一個護北將軍的名號。雖然品階不高,而且也只是一個從五品的雜號將軍。但慕容涉歸也是除軻比能之外,唯一一個被帝國賜封官位的將軍了。
從漢朝帶回來那三千鐵馬蹬,軻比能更是從中拿出了一千交予了慕容部,剩餘的才分發給其他三個部落。
宇文部,是軻比能麾下僅次於慕容部的部落。其部落有人口十一五萬,帶甲之士一萬五千餘。部落的首領,名叫宇文浪,是個年紀輕輕,今年僅有三十一歲的年輕人。
與慕容部不同的是,這宇文部乃是被軻比能,在建安三十五年第一個征服的部落。
當時部落的首領還是宇文浪的父親宇文進功,二人都想爭奪部落大首領的位子,可又不想族人們為此有所損傷。於是想出了一個相對兩全其美的辦法,便是決鬥。
這樣既能彰顯男人的血性,也能向讓眾人知道誰才是草原真正的勇士,誰才最適合做部落的大首領。
於是,二人當著眾族人的面簽下了生死狀。並且言明上了擂臺生死有命,誰贏了誰便是部落的大首領,輸了的人也不許反悔,後人也不得為此而復仇。
只可惜拳怕少壯,當時宇文浪的父親已經是五十九歲的高齡了,而軻比能那時才四十一歲。結果呢,也顯而易見,軻比能贏了。宇文進功落敗之後,當時雖然並無性命之憂,可草原上畢竟缺醫少藥,後來因傷口崩裂而死。因此他的兒子,時年二十六歲的宇文浪在軻比能的幫助下,順利的繼承了慕容部首領的位子。
後來,漢獻帝.劉協賜予了軻比能“鮮卑單于”的稱號,也同時賜予了他等同於王公的權力,允許他在自己的部落裡封侯拜將。
而他在第一時間,就將宇文浪封為了鮮卑前將軍。其實也是想借此表示,自己對當年宇文進功傷害的一點悔意和補償吧。
......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