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國子學祭酒(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在皇帝.曹丕心不在焉的神遊太虛之時,臺下的華歆的奏報聲又將他拉回了現實,“啟稟陛下,沒錯,那管寧正是老臣的同門。此人本意不再為官,只在傳宗教學,志向高遠。若是徵召他入仕做官,恐怕他不會答應。但若是讓他做傳世人教化的國子學祭酒,他肯定會應詔而來啊。”
華歆話音方落,只見又有一人踱步而出,定睛一看,竟是那司徒.陳群,“回陛下,這北海管幼安,臣也有所耳聞。此人,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傳聞昔日他避禍遼東之時,公孫度多次徵召他時,也曾給予了很多金銀,可待他返回青州.北海郡之時,統統原封不動的返還了。此人清高恬淡,足可以比擬前賢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臣願與華司空一同擔保,舉薦管幼安為國子學祭酒。”
曹丕見三公之中的兩位重臣,竟然同時舉薦同一個人,不免得被逗笑了,“既然兩位愛卿,同時舉薦這位隱士大儒,朕自然是要見見這位名人的。華愛卿。”
“老臣在。”
“那徵召之時,就有你負責了。一定要親在派車前往青州,將朕的這位國子學祭酒給朕安安穩穩的接過來。如若這位大儒在路上瘦了一兩,朕可饒不了你啊。”
華歆聞言頓感大驚,沒想到平日裡一直是嚴肅示人的皇帝陛下,竟然還有如此俏皮的一面。但他此時心中更多的反而是高興,自己終於又能見到,這位同門的老友了。
“請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
......
黃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三月。
隨著一道道皇命詔書,從國都洛陽發出,絡繹不絕的向各州傳去。不日之後,各州郡包含洛陽和長安在內,同時開始大興土木。
“這新皇帝剛剛登基,就開始大興土木?這安生日子才過幾天啊?”
“咳,你知道什麼,咱們皇帝陛下建的這些殿宇,可不是為了自己享受哦。”
“那咱們陛下的建的這些宮殿,難道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或者作為遊獵行宮享受用的?”
“這你就不懂了吧?再說了皇帝陛下要是想要遊獵,來咱們這貧瘠之地做什麼?”
“哦,難道說這其中還有其它故事,快說來聽聽。”
“你沒看見太守府張貼出來的告示啊。這些個殿宇啊,是朝廷特意下旨建造的郡縣校館。”
“噢?郡縣校宮是什麼?”
“通俗點來說,就是咱們的皇帝陛下啊,為了讓天底下更多的人都能讀的上書,特意建造的校館。從今往後,每個縣只要超過了五百戶,都會有一個小的校館,各鄉都可以舉薦鄉里的俊傑入學。在洛陽和長安啊還有兩個更大的校官,一個叫做‘太學’,另一個叫做‘國子學’。”
“哎喲喂,這兩個校館的名字聽起來就不一樣。”
“那可不,這太學啊乃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名字。這國子學啊,聽說是當今丞相.鍾繇公親自起的名字哦。聽說鍾繇公還特意為兩個校館題了牌匾,做了碑文呢。而且聽說他老人家啊,還兼任了太學祭酒呢。”
“可是,那洛陽的什麼太學和國子學,跟咱們普通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咳,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陛下傳旨各郡,以後每年各州郡的校館,都可以舉薦一定數量的學子入太學和國子學學習。要是再透過了太學和國子學的考試啊,就可以拜官郎中。甚至有一的學子,可以成為太子舍人,那可是從龍之臣,太子門生啊。”
......
這是發生在黃初元年,一個郡縣普通角落裡的一幕,同樣的一幕也在天下其餘各州上演。一個偉大的時代就要來臨,一個偉大的帝國就要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