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遷都&興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協聞言,眉頭微皺,可最終還是顫顫巍巍的,接過了那封信。劉協藉著微弱的燭光,依稀可見“山陽公親啟”五個行雲流水的大字,躍然於信封之上,顯然正是那曹丕的親筆書信。
隨後他緩緩的拆開信封,仔細的看了起來。而蔣濟依舊默默的跪在一旁,一言不發。
漸漸,整個船艙內開始靜的嚇人,只能聽見那火盆裡木炭燃燒輕微的噼啪聲。
不知過了多久,那個裹著棉被的人開始發出了一絲輕微的啜泣,再然後逐漸變成了嚎啕大哭。
“曹孟德啊曹孟德,朕跟你鬥了一輩子了,可你死了之後,朕還是鬥不過你,就連你的兒子也鬥不過,哈哈哈......你贏了,朕認輸。哈哈哈......”
劉協一臉釋懷的,將那封密信投入了火盆之中,好似這封信從來沒有在世界上出現過。除了寫信和看信的人之外,也就再也沒有人知道那封信上的內容是什麼了。
再後來,蔣濟很順利的完成了護送的任務,返回許都之後,並得到了曹丕的許多賞賜。
數十年後,河內郡.山陽邑,某個氣勢恢宏的莊園之內。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躺在床上,顯然已經時日無多了。
他緊緊的握著身旁同樣滿頭白髮的一位老婦人的手,一臉愛意的說道,“王妃,這麼些年,讓你受委屈了。我答應你父親和你二哥的事情,如今已經做到了,就算九泉之下碰到他們,我也不會覺得羞愧了。”
————————
黃初,一個很有意思的年號。
傳聞,早在四十多年前,有黃龍在譙縣上空出現,當時的經學大家.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陋說:“這是什麼徵兆?”單腸回答:“這個地方以後必有稱王的人出現,不到五十年,黃龍會再次出現,天象經常會反映人事的,這就是所謂的天人感應。”
殷登聽聞之後,默默的把這話記下來。四十多年後,殷登依然活著。黃龍又在譙縣出現,殷登聽到這個訊息時默默說道:“單陋的話,現在果然應驗了。”
後來,當今的大魏皇帝.曹丕,也就將建安四十年,改元成了黃初元年。
黃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二月。
許都城中傳出一道聖旨,並飛快的傳向了天下各州。這道聖旨頓時又讓天下譁然,它的威力不小於一個月前,曹魏代漢的那個事情。
因為,大魏要遷都了,遷都洛陽。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亂臣董卓一把維持了數月的大火,把洛陽城燒掉之後,迄今已經四十多年了。經過將近五十年的修繕,洛陽終於再次恢復了他昔日的繁華。
五年前,當時還是魏王世子的曹丕,也曾進言還於舊都,可最終卻被當時的魏王.曹操,以天下方定,當對百姓以寬息的理由,給壓下去了。為此,曹丕跟曹操退朝之後,還大吵爭執了一番。
如今,經過了五年的休養生息,百姓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逐漸的富足了起來,再也沒了可以阻攔曹丕的遷都腳步的人了。而朝廷的眾文武們一致認為,大魏初建,許都太小,顯然已經不適合作為帝國的王都了。洛陽地處中原腹地,物產豐饒,再如今又經過了數十年的修繕,自然是作為都城的首選之地。
也就是在山陽公離開許都的前後腳,新的大魏朝廷趁著還沒有春耕,開啟了遷都的腳步,而許都則被作為了大魏的龍興之地,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我大魏,終於要遷都了。”
“是啊,老夫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幾十年了。”
“我也是。許都雖然也好,但畢竟太小了,實在是配不上我大魏的氣勢啊”
“當今的皇帝陛下真是一個聖君啊。”
“哦?此話怎麼講?”
“你猜猜,咱們的皇帝陛下,為什麼在這二月份遷都呢?不是夏天,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
“不知道。”
“咳。你想啊,遷都這種大事,宮城得搬吧?衙門得搬吧?這些都需要用人吧?動輒需要耗用民力十數萬,冬天雖說萬物蟄伏,但是冷啊,人得多遭罪。夏天呢,又太熱。秋天呢,又都在忙活收糧呢。”
“對對對,可這馬上就要春耕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