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願為周文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操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同曹丕推心置腹的交談過。而曹丕自然也是知曉曹操話中之深意,待曹操語畢對著他深深一躬,“多謝父親教誨,兒子記下了。”
他靜靜地望著眼前的這個兒子,最終還是決定,要將埋藏在了心中幾十年的那些個話,今日全部吐露出來。
想到這裡,曹操雙眼微眯,若有深意的說道“丕兒,你可知道,為何父親一直不願進位九五嘛?”
曹丕聞言大驚,即便是方才的那一番話,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隱晦的。可現曹操這麼說,就等於是把話挑明瞭。難道說,父親是在試探自己不成?
想到這裡,隨即曹丕支支吾吾的說道,“孩...孩...孩兒不知。”
曹操自然也早就料到了,曹丕會有這樣的反應。
因此也沒有怪罪他,而是淡淡地說道,“人生在世,不過區區數十年,何其短也?人這一輩子,最難得的就是不忘初心,有始有終。
董卓忘了,忘了自己是漢室的家奴,竟然敢禍亂超綱,妄立廢帝,雖說權傾一時,可最後還是被呂布給殺死在了長安,甚至屍體都被點了天燈。
呂布忘了,背信棄義,做了那三姓家奴,最後被為父和劉備斬殺在了下邳城的白門樓上。
袁術忘了,僅僅得到了一個傳國玉璽,就敢妄想在汝南稱帝,可結果呢?不也是落了一個吐血身亡的下場?
劉備和孫權也忘了,雖然看起來風光了幾十年,可結局不過也就那樣了。他們麾下的王平和四大家族,最終不還是落了一個,被夷滅三族的下場嘛?”
說到這裡,曹操稍微停頓了一下,終於對著曹丕說出了心中埋藏了幾十年,從來沒有對人說過的那句話,“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矣”
曹丕頓時愣住了。這十數年來,自己一直在怪罪父親,怪罪他不順應天命進位九五,可終究......還是自己錯了,大錯特錯。原來父親並不是一味的,只是為了顧全自己那大漢忠臣的名聲,更多的是為了曹氏一族,為了自己呀。
想到這裡,曹丕也不顧地上的泥濘和周圍的眼光,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泣不成聲。
曹操欣慰的看著眼前的兒子,他知道他們父子之間的芥蒂,終於在今天完全解開了。隨即他本想將曹丕扶起來的,可他現在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彎腰了。最終之時輕輕的拍了拍,地上那跪著的兒子的腦袋,“好了,起來吧,你我父子用不著這些”
曹丕隨即胡亂的用袖子擦了一把臉之後,站了起來。
曹操似乎意猶未盡,接著說道,“這天下的權力啊,如果一旦長時間的,一直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裡的話。其餘的人就肯定不滿意了,時間長了也一定會出亂子的。
這九品官人法啊,雖然已經是當世最為合適、公正的舉人之法了,可是它也有它的漏洞和致命的缺點啊。丕兒,你可曾有看出其中的弊端啊?”
曹丕稍微思索片刻之後,不緊不慢的說道,“不敢相瞞於父親,當時陳長文在府上講述這《九品官人法》的時候,兒子並未看出有何端倪。可經過這三年來九品官人法的推行和實施,兒子發現下面各州郡舉薦上來的人,雖然比以前多了很多,而且幾乎都有一定的才華。可是好,像這些人,都是身出各州名門望族之人,寒門士子簡直少之又少。”
曹操聞言,微笑著捋著胸前的鬍子,緩緩說道,“那丕兒既然已經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是否也已經想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呀?”
後者輕嘶一聲,隨即搖了搖頭,略有歉意的說道,“請恕孩兒愚鈍,暫時還未想出合適的對策來。”
聽到這裡,曹操也不再藏拙,敦敦教誨的說道,“這滿朝文武,能人異士何其多也?難道說只有你我父子,能夠看出這其中端倪嘛?不,並不是。以為父看來,諸如鍾繇公、陳群、司馬懿、辛毗等等,這些人絕對也都看出來了。可他們為什麼不說呢?
因為,當今天下為官者,尤其是品級較高者,十之七八都是出自像他們這樣的名門望族。而剩下的十之二三,其中的大部分,又是出自於其餘普通的氏族之中。像涼州別駕.鄧艾這樣的寒門士子,簡直少之又少。
昔日我漢高祖歸天之後,各地藩王的勢力越發的龐大。至孝景皇帝,已然有了一絲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意思。最終孝景皇帝無奈採取上大夫.晁錯的建議,強力削藩。可因為用力過猛,結果適得其反,反而釀成了七王之亂的悲劇。就連那晁錯也落了一個,腰斬棄市的下場。可七王之亂並沒有因此平息,最終不還是周亞夫率兵平叛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