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 何為百姓?何為民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操眯著眼睛,看著眼前忙碌的一切,微微閉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好香的麥香啊。”
隨即輕聲對著身旁的兒子說道,“丕兒,你可知道,對於帝王和朝廷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嘛?”
曹丕聞言心中大驚,他斷沒有想到曹操會這麼問他。依稀還記得那是建安三十五年,天下一統,眾臣勸進,可曹操誓死不從,甚至還殺了當時挑頭的那個方士。最終,曹操力排眾議還政於朝。
建安三十五年的二月大朝之後,還是自己聲淚涕下苦苦哀求,父親才預設了自己私下運作之事。
平日這些話,對於要做漢臣的曹操而言,自然更是大逆不道。府中上上下下,甚至包括曹丕在內,都沒人敢提起。
可萬萬沒想到,今日父親竟然主動提起了,一時間曹丕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見身旁的曹丕久久沒有說話,曹操便微微側頭過來。可隨即就看到了,曹丕那瞠目結舌的面龐。不禁被自己的這個兒子給逗笑了,接著緩緩說道,“今日沒有魏王,也沒有丞相,只有父子,丕兒但說無妨。”
直到曹操再次發問,曹丕這才確定了曹操這句話,並不是試探,而是真心發問。隨即趕忙說道,“回父親,兒子以為對於帝王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江山社稷。”
曹操點點頭,接著問道,“若想保得江山社稷萬年永固,最重要的又是什麼?”
對於早就有了進位打算的曹丕而言,這個問題自然在他心中翻騰過無數次了,隨即脫口而出,“自然天下的民心。”
曹操窮追不捨的繼續發問,“什麼是民心?”
曹丕篤定的回答道,“自然是百姓的心之所願。”
可曹操似乎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什麼又是百姓?什麼又是百姓的心之所願?”
“這......”
曹丕,終於不知該如何回答了,隨即朝著身旁的曹操微微一躬說道,“還請父親大人教誨。”
曹操眯了眯眼睛,看著田野裡忙碌著的眾人,長長的糊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百姓就在這片土地之上啊。”
隨即,曹操強撐著從馬車上掙了下來,曹丕急忙前去攙扶。
只見曹操大手一揮繼續說道,“丕兒你看,這些人,甚至包含你我、皇帝陛下在內皆是百姓。上古時期,只有王公貴族才配有姓氏。如今只要是在我大漢疆土之內,人人皆有姓氏。因此,帝王將相、王公貴族、邊關將士、販夫走卒、農人漁夫等等這些,只要是有姓氏的皆是百姓。而他們的心之所願,皆是民心。”
曹丕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解釋,頓時愣住了。
曹操看著自己兒子的這幅痴痴傻傻之相,不禁樂了,“走吧,丕兒,隨為父走走。”
只見得一老一壯在田間隨意的走動著。
曹操或許是這許多年來,好酒沒有跟曹丕這麼說話了,也或許是想在自己臨終之前,多囑咐兒子一些,話匣子一開,就再也關不上了。
“這天下百姓何止有千萬之眾,他們的心之所願,自然也就更多,無論是誰也必然無法全部他們。而且人人皆言,秦始皇嬴政乃是暴君,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耗盡天下敏力修築長城,可為父卻不這麼認為。
你我父子都是到過北地邊疆的,也都是見識過匈奴之禍的。甚至你的那位文姬妹妹,更是感同身受。經歷了這麼多,你還覺得修築長城,是好大喜功之舉嘛?只不過,天下戰亂已久,百姓們需要休養生息罷了。如果始皇帝能把修築長城、直道之事往後放一放,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大漢了。
我大漢生民足有千萬,若真的想要保江山社稷不失,就必然需要放棄一部分人,爭取一大部分人。當今天下,士族、農人、漁夫商賈等等,何其繁多。這其中顯然農人的數量最多,所以你要想辦法爭取到農人的民心,可是你又不能完全依靠農人。畢竟這治理天下還是要依靠,那些能夠識文斷字計程車族的力量的。
荀彧是知曉這個道理的。所以他雖然與我等政見不同,但是在開荒屯田、軍屯論以及九品官人法上,並沒有阻攔。也正是他知曉民心所向的道理,所以才會竭盡全力的,想要阻攔當今天子誅殺江東四大家族。那六萬人頭落地,大漢最後的一絲希望也就斷絕了。
人都是容易共性的,他們都怕明日那刑場之上的人,或許就是自己。所以荀彧死後,那保皇一派雖然還有這不小的力量,卻還是散了。
農人的心之所願是民心,王公大臣們的心之所願也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