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還政於朝 第八十四章 酷吏?滿伯寧(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丕見狀,急忙伸手示意他坐下,“伯寧將軍,不必如此多禮。”
其實也怪不得滿寵如此的膽小甚微,堂內在座的不是曹氏、夏侯氏的重臣,要不是就是出身名門或者父輩祖上乃是朝廷大員。眾人裡也只有他,沒有任何父輩福廕的依靠,全是自己一刀一槍掙來的軍功。每次衝鋒陷陣,自己必然是身先士卒,看起來英勇無比,可其中心酸,又有幾人知曉呢?
就這樣出生入死數十年,才堪堪在這個比王凌還要長上幾歲的近花甲之年,撈到了這個三品武將.四鎮將軍之一的鎮南將軍。他也是在座的諸位裡,年齡最長的一位,也是最老成持重的一位。
也或許是心中有怨,也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他雖然有勇有謀,愛兵如子,但執法卻又十分的嚴苛。
所以他手下的兵士對他是又愛又怕。愛的是,他獎罰分明,將士們立了功他除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給之外,其它什麼都可以贈予。怕的是,他執法嚴苛,但凡有軍士違反了軍法,他常常親自持鞭上陣行刑,打的軍士們哭爹喊孃的。可每次打完了之後,他又會親自把那捱打的軍士背會大帳,親自上藥安撫。
見他如此這般,車騎將軍.曹仁也曾多次想要勸慰幾句,可卻不知該如何開口,只能作罷。
滿寵重新入座之後,曹丕接著說道,“朝廷這次決定封匈奴大單于.師弘邪為交趾王,也是魏王、太傅和荀令君深思熟之後共同決定的。為的就是,讓他遠離北地,從此不再有任何機會作亂。這次就麻煩伯寧將軍護送了。”
滿寵聽到這裡,彷彿想到了什麼,開口說道,“那這交趾王到我交州之後,我當如何向大將軍稟報?”
曹丕自然聽出了滿寵話中的深意,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朝廷有朝廷的法度,本世子會親筆一封,屆時將軍交予子孝(曹仁,字子孝)叔父便是。不過朝廷雖然給了他莫大的殊榮,但是若是因為水土不服出了什麼意外的話,那就怪不得他人了。”
滿寵聞言,眼睛不經意的一眯,很快也就恢復了正常,自然也知曉了曹丕的意思。
只見那曹丕接著說道,“交州之地,瘴氣嚴重,又十分潮熱,也不適合糧食耕種。因此,這幾年‘屯田’一事,朝廷暫時不會在交州推行。將軍只管輔佐好大將軍,不使南疆有失便是大功了。另外,子孝叔父,還有勞將軍多多照料了。”
“末將,定不負世子重託。”
屯田所涉及的各州已經囑咐完畢,曹丕又將目光轉向了堂內剩餘的眾人。“子健(曹植,字子健),伯仁(夏侯尚,字伯仁),士季(鍾會,字士季),仲達(司馬懿,字仲達),彥雲刺史(王凌,字彥雲)。”
“下官在!”被點到幾人急忙應聲道。
曹丕接著不緊不慢的說道,“雖說這‘九品官人法’是要在天下一十三州共同推行,但你我皆知,天下讀書計程車子多出於兗、豫、冀、關中、荊、揚、徐、益各州,其餘各州就要差上一些。”
曹植是荊州牧,而他曹丕則兼著豫州牧,夏侯尚是鎮東將軍駐守揚州,牽制著揚州刺史.陸抗;鍾會是成都侯,在牽制著益州刺史費禕;司馬懿是京兆尹,王凌乃是徐州刺史。天下幾個多出士子和名門望族的大州,幾乎都在他們的手裡。
“所以啊,明年這中正之法的推行,也必將著重於這幾州。而諸位作為這幾個州府的官長,雖無中正之權,仍有監察之責,因此,就有勞諸位多多費心,多為朝廷舉薦幾個賢才了。”
“下官領命。”
“長文”,曹丕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此時場內官職最大的御史大夫.陳群。
自本朝光武皇帝.劉秀登基以來,御史大夫一職不常設,如今朝內只有三公以上的官員只有司徒和太傅,太尉、司空等都空缺著,即使有也都是追封,譬如故去的振軍大將張郃,本來是被追封了太尉的,後來因為“朱雀門事變”才又被追封成了大司馬。
所以這御史大夫也就相當於三公之一了。若不是自己還有一個魏王世子的名銜在,按照官職來講,這陳群就要與自己的驃騎將軍平起平坐了。
陳群聞言,急忙站起身回應道,“下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