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整個陣型瞬間開始有所鬆動了。

伴著雙方兵士的“奔射”,一輪密密麻麻的箭雨朝著匈奴這邊鋪天蓋地而來,而漢軍這邊相對就要稀疏很多了,而且凌亂不堪。

就在匈奴兵士心裡剛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又是一輪齊射向他們鋪面而來,奔射是很考驗騎士的技術和腿力的,而有了馬鐙這樣一個神奇的物事存在,這顯然就不是太大的難題了,若是情況允許的話,連續奔射個四五次都不成問題。

兩輪齊射之後,匈奴這邊瞬間損失了四五千騎。為什麼沒有受傷的,幾乎全是陣亡呢?因為一旦被箭雨射中掉下馬來,即使當時不死,也會被後面的騎兵踩成一灘肉泥的。而漢軍這面,只是折損了聊聊百餘人而已。

這下子,匈奴人的軍心頗受震動,雁形陣很明顯的就凌亂起來,也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威力了。反觀漢軍,依然軍容齊整,幾乎不受影響。

終於兩軍近戰交鋒了,但是胖師廬還是小瞧了馬鐙的威力。他以為騎兵近身搏戰,自己的草原勇士肯定會比漢軍的戰力要強一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匈奴騎士沒有馬鐙,近身博弈之時,必須得有一隻手抓著韁繩或者馬鬃,還得半匍匐在馬背上,增加穩定性,而漢軍這面卻可以挺直腰桿,用兩隻手來迎敵。

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一邊是一隻手,另一邊是兩隻手,本來戰力就不對等,結果更加可想而知了。

兩軍一接觸,雙方的傷亡差距瞬間大了起來。

與此同時,陳泰和劉燁,在得知匈奴軍隊和張郃接觸的同時,就立刻引兵前來,從左右兩翼撲將過來,此時正在快馬加鞭的路上,恐怕用不了一個時辰就能到達戰場。

此時,探馬已經將最新的戰況報告給了在後方壓陣的東胡盧王.烏維,“報告大王,姑夕大王已經與那漢軍張郃正面接觸上了,可是張郃的騎兵人人皆可奔射,雙方如今正在鏖戰,不過姑夕大王好像快已經處於下風了。”

聽到這裡,烏維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了大半,怪不得張郃那老匹夫率領區區一萬騎兵,就敢深入草原,原來是有恃無恐,全員配備了馬鐙啊。

不過如若真是這樣的話,那自己和師廬加起來的兩萬大軍,恐怕也只能跟他們堪堪打個平手而已,甚至戰力還不如他一萬騎兵呢,看來此次事不可為了。

想到這裡,烏維急忙下令,大聲喊道,“傳令兵,即可傳本王將令,全軍出發,支援姑夕王。”

說罷,帶著自己的親衛騎兵率先出營而去,身後的騎兵們隨即也跟了上來,火急火燎的向南奔去。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南下的同時,陳泰、劉曄各引一萬大軍已經從左右兩翼包抄過來了。

如果他知道戰場這些,恐怕就會直接調轉馬頭向北或者向西逃竄了。

而此時,南面的戰場上正廝殺的難捨難分。

匈奴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往日裡匈奴騎士的單兵戰鬥素養絕對是比一個漢軍騎士要強上一些的。可如今漢軍騎兵配備了鐵馬蹬之後,局勢反過來了。

越殺,匈奴人的膽氣越小,漢軍計程車氣卻越來越旺。

胖師廬此時心裡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這堪堪一個時辰,加上對沖時的兩輪齊射,自己這方就已經摺損了一半了,而漢軍那邊目測才傷亡了不到兩千餘騎,再這麼下去就得不償失了。

正在他打算要撤退的時候,忽然聽到北方有馬蹄聲傳來,扭頭向北望去,果不其然是東胡盧王.烏維的援兵到了。

“哈哈哈,烏維大王的援兵到了,兒郎們殺呀。誰能宰掉張郃,老子賞牛羊百頭,封千騎長。”

見到援軍到來,匈奴大軍已經跌落下去計程車氣竟然有暴漲起來,隨著烏維五千援軍的加入,戰場的天平竟然奇蹟般的慢慢的向匈奴這邊傾斜過來了。

就在烏維和師廬以為這場戰爭已成定局的時候,忽然從戰場的左右兩翼傳來了高亢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