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已經持續了多年,且必然還將持續多年的以工代賑,相比最開始實施的龐大規模,在經歷了這些年的土地改革,財稅改制,朝廷賑濟,遷徙之策等等政策數管齊下之後。

時至如今,大恆的受災百姓,已然從當年的以千萬計,到現如今,縮小到不到三百萬受災百姓,以工代賑的規模,自然也隨著災民的減少,而隨之減少。

畢竟,遷徙之策,是與以工代賑之策相輔相成的,工程完工,且當地無法負擔足夠之百姓,那便會策劃遷徙。

相對應的工程完工了,那超出當地土地承載負荷的災民便開始遷徙,隨之而來,便是一地完善的道路,水利設施,而這一地,百姓又被遷徙大半,縱使天災綿延,也足以使得當地剩下的百姓生活下去。

待到天災散去,完善的水利設施,道路交通,便足以讓當地瞬間完成從災貧到富裕的轉換,因天災而被限制的土地承載,也必然會釋放而出!

大恆的以工代賑,及遷徙之策,便在各大災地相輔相成的運轉著,什麼時候天災散去,什麼時候,這套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秩序,也便到了使命終結之時。

可事實上,至現如今昭武八年,天災卻依舊未曾有過絲毫消散,反倒是愈發嚴重且蔓延!

而這個昭武八年,在歷史上,也剛好是大明即將天傾之時,也是歷史上天災人禍徹底席捲天下的開始。

唯一慶幸的是,大恆的存在從根本上杜絕了歷史上那一場席捲整個天下,綿延了數十年的悲慘人禍。

且,大恆秩序穩固的情況下,歷史上那一場堪稱南北數千裡,北至塞外,南逾黃河,十室鮮一脫者的大疫,也被徹底防患於未然!

縱使北方旱災綿延,南方冰災雪災湧現,但在朝廷強而有力的賑濟措施之下,帶來的惡劣影響,也被壓制到了最低點,絕不至於出現餓殍千里的殘酷之景。

顯而易見的是,大恆的以工代賑之策,還要持續很久,以工代賑,只要天災不曾消散,也是治標不治本,故而,遷徙之策,也依舊還需要持續。

這已經無關於工程必不必要,而是關乎於必須賑災!

就好比現如今的大恆,時至昭武八年,曾經規劃的絕大部分工程,如各地的河道疏通,水利修繕,道路修築,幾乎大都已經完工,

但天災依舊存在,災民也依舊存在,以工代賑,哪怕沒什麼大工程了,也不能停!

故而,現如今大恆北方,最熱門的生意,莫過於水泥。

大大小小的水泥廠,隨著各地的以工代賑,幾乎開遍了大恆天下每一府!

如今大恆天下,隨處可見的,便是修路!

尤其是北方各省,但凡各地交通要道,皆是準備將其修繕成水泥道路。

當然,看似工程量極大,但事實上,也並不算太大,畢竟,現如今的官道,指的是各大城池之間的聯通道路,交通要道,更是指各地重城,或軍事重地,或經濟重地之間的聯通。

較之後世那聯通到村,到戶的道路修築,自然是天與地的區別。

而隨著水泥的普及,不僅僅是各地工程的水泥需要,民間,自然而然,也隨之效彷起來。

畢竟,水泥的功效,比之以往的修築技藝,儼然是更新換代的提升,最主要的是,隨著水泥廠的大量出現,水泥的價格,也自然而然也降了下來,所謂物美價廉,也莫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