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現如今的鐵礦產量限制,大恆的基建屬性,恐怕也會被徹底點滿!

但饒是如此,大恆在這幾年裡開展及完工的各項工程,比之以往歷朝歷代,也絕對是一個質的超越。

畢竟,以往歷朝歷代,縱使有對民生基建投入,絕對沒有大恆如此大規模,如此大投入的開展。

而與財稅土地改革相輔相成的裡甲改制,皇權下鄉,相比較其他政策實施的順利,這一項政策,就如那督學教育體系改制一樣,進展堪稱無比之緩慢!

其中的原因,莫過於兩,其一,便是天子的擔憂,其他政策,步子大了,縱使走錯了,也能很輕易的掰回來。

西紅柿

但這兩項政策,一項涉及統治秩序的末端觸角,甚至對大恆天下萬萬百姓而言,這個末端的統治體系,就是天!

一項涉及根本的教育思想,乃至國家數百年的選材體系,關乎天下人才,關乎大恆的根本國運。

這兩項,走錯了,亦或者走岔了,想掰回來,那顯然就不是一般的難了,稍有動靜,那就是天大的動盪!

故而,天子的謹慎,便是其一的因素。

其二,自然就是政策觸及的各方面利益,教育選材,觸及的是天下士人,裡甲改制,觸及的,是整個天下計程車紳地主!

兩者,雖有不同,但也皆是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又是大恆統治秩序的主體。

縱使輿論風向,隨著天子的種種佈局,已有極大的轉變,但顯然,也絕非一時之功。

這昭武八年,乃至昭武九年,十年,十一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這開國之初定下的諸多大策,也必然需要長久的堅持,直至未來哪一日,時代不需要了,亦或者,使命完成了,才有終結之日。

當然,若僅看現在,儘管在天子心中,這個天下,依舊是百廢待興的雛形。

但至如今昭武八年,在文武百官心中,哪怕對天子之政有再多不滿,認為天是徹頭徹尾的暴虐之君。

可哪怕再不願意承認,整個大恆天下,已然完完全全的邁入了一個大治之世!

哪怕是在如今的天災綿延之際,在大恆天下,盛世之景,儼然已經有了雛形!

所謂昭武之盛世,在市井朝野,也漸漸開始流傳起來,聖君之名,更是早就在北地流傳,雖談不上家家戶戶立長生牌祭拜,但也絕不在少數。

當然,這種盛世,必然不會被史筆記載,畢竟,筆是掌握在文人手中。

自古以來,文人的盛世,必然是仁於官,而百姓的盛世,當是苛於官,才能仁於民。

是非對錯,後人可肆意批判評論,但在當世之百姓,是非如何,一眼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