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漢之州牧,唐之節度!(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言出,孫傳庭幾人亦是明顯有些詫異,京察外察,涉及天下官員升遷獎懲,這等權利,按照以往之慣例,不應該被秦公牢牢握在手中嘛?怎麼會這般輕易的就交給了他們內閣?
詫異歸詫異,到手的權利,自然沒有送出去的道理。
孫傳庭幾人,亦是接連站起身,朝端坐首位的天子領命應聲!
只不過,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收下這送過來的滔天權利,再提那武院民科之事,顯然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只不過,李邦華,顯然不會在意這些,就在孫傳庭幾人還在躊躇之時,李邦華再次站了出來,朝小天子深深一鞠躬,隨即,才看向李修,拱手道:“李某曾聞秦公有言,國恆以弱滅,唯漢以強亡!”
“李某愚鈍,苦思不得其意,不知秦公,可否為李某講解一二?”
此言出,李修嘴角的那一抹笑意,驟然定格,眼中寒光閃爍,壓抑的氣息,亦是瞬間籠罩了這座大堂。
在幾位閣老的注視之下,李修卻是輕笑一聲,目光流轉,定格在李邦華身上,緩緩出聲:
“漢之州牧,唐之節度,我朝之總督巡撫,李大人以為,這三者,有何區別?”
此言出,孫傳庭幾人亦是神色微變,以史為鑑,可知興衰!
但凡稍有見識者,誰不知道,地方集權的危害。
古人會不知道?本朝以往天子大臣,會不知道?
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本朝費盡心思設立的制度,無非就是為了不讓本朝再現漢之州牧,唐之節度,重演地方坐大,內輕外重的歷史教訓。
可,為何最終還是出現了總督,巡撫,這類官職,乃至如今,這類官職,已然固化形成制度?
答案很是清晰。
天下,不可能一直承平,地方,也不可能一直安寧,群龍,也不可能一直無首。
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非人力所可強改。
而如今之大明,無疑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地方,來維持局勢。
“總督巡撫,乃是歷史大勢,難以違逆,但……自古以來,文官牧民治國,武將統兵戍邊,亦是亙古不變之定律,亦是天下穩定的前提。”
“可如今,文武混亂,武院本為軍策之地,卻設民政一科,傳授牧民之事,本末倒置……”
“地方府縣武將牧民治軍,軍政盡掌,朝廷職能如同虛設……”
說到這,李邦華朝李修深深一鞠躬:
“如此,實非善政,還望秦公三思!”
話音剛落,李修的回答聲,便已響起:
“兩權相害取其輕!”
“李大人以為,是坐視糜爛演變,國勢將傾為好。”
“還是暫且集權貫徹政策,掃平糜爛為好?”
見幾人沉默,李修再道:“若諸位閣老,能將朝廷大策,徹底貫徹落實,本督絕不二話,立馬裁撤武院民科。”
“若不能,那請諸位閣老好好想想,這個選擇,該怎麼選,怎樣,才是最有利於大明!”
此言出,這份沉默,亦是再加深了幾分。
此刻,幾人對視一眼,皆是難掩無奈。
隱隱之間,更是有後悔之意閃過。
若當初,在官員拒絕上任之時,他們沒有坐視旁觀,抱著想讓秦公低頭的想法,想來,也不至於演變到這個地步。
而此刻,李修卻沒理會幾位閣老的想法,轉身,抱起皺著小眉頭的小天子,便朝後院而去。
獨留下幾位閣臣面面相覷,無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