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文官治國,武將統軍,李閣老,說得沒錯啊?”

出了大堂,小天子似是終於忍不住疑惑,抬頭看向李修問道。

“治國理政, 從來就沒有對錯可言,只有利弊!”

“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看清楚了,該如何選擇,便清楚了。”

“哦……”

小天子點了點頭,他記得,這應該是他李叔第二次說這種話了。

曾經他有些懵懂, 現在, 小天子覺得,自己似乎有些懂了。

“利弊!”

小天子在心中默唸著,將這兩個字,牢牢的記在心底。

此刻,李修推開房門,步入書房。

那桌案之上,一如既往,堆滿了大明各地的軍國大事。

李修走上前,提起一把椅子,便放在了書桌一側,隨即,將小天子放於椅上, 隨手抽出一冊奏本,擺在了小天子面前。

小天子愣愣的看著擺在面前的奏本,滿眼疑惑。

“看完, 再跟李叔說說,這裡面,說了什麼, 該怎麼處理,明白嘛?”

“明白。”

小天子認真點了點頭,挪動了一下身子,便湊上前,翻開這一冊奏本,認真的看了起來。

李修注視片刻,才緩緩挪轉開目光,看向了身前的這些奏本,和小天子一樣,拿起,翻開……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房間中,亦是唯剩下書頁的翻動聲。

奏本,所奏的,自然是軍國之事。

在這個時代,斷句之標點,雖有雛形, 但遠未至完善, 更別說普及了。

故而,在這個時代,識字,並不代表著,能夠讀懂書。

通篇沒有絲毫斷句之處,從頭到尾,皆是晦澀之文言,很多大臣,更是習慣引據經典,洋洋灑灑數千字之奏本,詞藻堆砌,到最後,或許只有一兩句正事。

如此,要看懂一篇奏本,可不僅僅是一目十行之事,更是極其耗費腦力,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

小天子能不能看懂,看明白,李修是持樂觀態度的。

雖只有五六歲年紀,但,這個五六歲,顯然,和世間其他人的五六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李叔,朕看完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小天子才轉過頭,看向了李修。

聞此言,李修緩緩合上手中奏本,隨即,拿過小天子面前的奏本,才道:“那春哥兒說說,這奏本上是何人所呈,所敘為何,該如何處理?”

“這是,這是……江南戶部……左侍郎洪承疇所呈。”

小天子皺著眉頭,斷斷續續的說著。

“奏本上說,浙江……查獲了六家囤……囤貨居奇的商賈,湖州府知府,巡檢……杭州府……金華府……共計有十六名官員牽扯其中……”

“洪承疇請示,該如何處理……”

雖是磕磕絆絆,但最終,小天子還是將事情訴說清楚。

李修亦是合上了洪承疇的這封奏本,隨即看向小天子問道:“那春哥兒認為該如何處理?”

小天子皺著眉想了許久,最終,還是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