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參見陛下!”

見李修牽著小天子而來,原本端坐的幾位閣老,亦是立馬起身,跪倒在地,

“愛卿平身!”

小天子站定,有模有樣的緩緩出聲。

“謝陛下!”

幾位閣老高呼,才緩緩起身。

這時, 小天子才看向李修,李修抬手指向堂中首座,嘴角噙笑:“陛下請。”

聽到這話,小天子亦是緩緩走向堂中首座,隨即站定,李修亦是一把將其抱起,放在了堂中首座。

待小天子坐穩之後,李修才緩緩轉身, 當看到堂中依舊站著的幾位閣老, 李修亦是眉頭一挑,隨即,亦是低頭看向小天子,剛準備說什麼,小天子便已出聲:“諸位愛卿坐吧!”

話到嘴邊,亦是沒能說出口,李修望著已經看向自己,一副我做得不錯吧,李叔快誇我模樣的小天子,亦是隨之一笑,

隨即,李修看向高呼領命而坐的幾位閣老,嘴角的笑意,亦是愈發濃郁。

“秦公, 吏治整理已有數年之久, 按秦公你之前的規劃, 由六年一察, 改為三年一察, 今歲已正是京察之年!”

很快,左督御史來宗道,便站了出來,率先打破了平靜,只不過,話說一半,來宗道卻是戛然而止,沒再言語。

其原因,在座者,除了小天子外,顯然都很清楚來宗道為何話說一半。

其原因很是簡單。

京察,本身目的在於獎優懲劣,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

但凡涉及官員獎懲,就離不開吏部的存在,更何況京察這種涉及官員前途的大策,更是離不開吏部的主持。

可如今朝廷吏部,自先帝在位時, 便罷免了前任吏部尚書, 還未來得及重新選拔,便駕崩離去。

而李修輔國理政, 見吏部尚書空虛,自然不會選個吏部尚書來給自己找麻煩。

故而,一直到現如今,在李修的刻意安排下,吏部都未有尚書存在,就連左右兩侍郎,都被捲入他的數次清洗之中。

朝廷吏部之權,亦是在一次次清洗中,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李修手中。

如今,天下官員晉升,縱使只是最底層的知縣晉升賞罰,最終決策之權,亦是在李修手中的這支硃筆之上,再加之輔國理政大權。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李修想,這天下統治階級的任何一人,他都具備了生殺大權!

收攏到手中的權利,李修自然不會放出去,朝臣雖有異議,但最終,也只能深藏心底。

正如這幾位閣老,也只口不提吏部職權之事,只是,但凡涉及吏部之事,便會毫不猶豫的推到他秦國公身上。

就好比,朱元璋在位時不顧天下官員反對,廢除宰相,於是天下官員便無論大小事盡皆請示,意圖讓朱元璋無力承擔天下政務一般。

自收攏吏部權利之後,如今的大明天下官員,便頗有這般感覺。

眼前幾位閣老,雖未曾明著表達不滿,但暗地裡,亦是多次提及,只不過,李修要麼無視,要麼,顧左右而言他,這幾位閣老也都是聰明人,明知無法改變,且,當初形勢緊急,也未過多糾結。

只不過如今形勢稍緩,便故事重提……

李修目光稍稍閃爍,環視一眼在場的幾位閣老,才緩緩出聲:

“歷來京察,長官往往博寬大之名,每屆京察,只黜退數人,虛應故事,餘概優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如今改革大勢席捲天下,朝廷京察,外察,亦當革舊唯新!”

“京察,外察,三年定期一次察核,絕不可再流於形式!”

一言定下基調之後,李修再次環視一眼在場閣老:“軍改有多徹底,京察外察,就得有多嚴格!”

“此次京察外察,具體章程,由內閣擬定執行。”

言至於此,李修停頓一會,才道:“幾位閣老忠君體國之心,本督一向欽佩,此次京察外察,關乎大明國運,望,諸位閣老,莫讓陛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