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在講著,朱列也在認真的聽。

但越聽下去,他就越驚訝,因為標題上寫的80%的燃燒效率,竟然是真的。

利用膜噴技術,可以讓燃油以更小的顆粒噴出來,這樣就增加了其與空氣的接觸,讓它的燃油效率得到大幅地提升。

而利用膜吸技術,將之前燃燒不充分的燃油在經過後燃燒室時,再次被吸回來,進行二次利用。

藉助這樣的二次增幅,理論上真的就可以達到增強燃油燃燒效率的功效,達到80%的燃燒率完全是有可能的。

雖然導師講的只是大體原理,還有很多細節技術實現因為ppt篇幅的限制或者也可能出於一些保密性沒有展示出來,但朱列已經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價值。

僅就這項技術裡面包含的知識點和創新項,別說他們整個團隊的畢設和畢業論文,就算是去頂級期刊上發表個十篇八篇論文都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必然會在學界產生轟動效應的影響。

整個聽完,所有人都有一種醍醐灌頂、酣暢淋漓的感覺,彷彿受到了一次洗禮一般。

“導師,這是你最新的研究成果嗎?”有師兄說話都有些不連貫地問道。

導師搖搖頭:“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這次專案的任務。

我喊你們來就是要給你們分配事情,協助我完成很多類似這樣的知識解讀。

類似這種水準的理論和技術創新,我這邊還有十幾個,都是文件資料,我花了幾天時間解讀理解出來了一個。

但學校給的時間很緊,所以需要你們協助我一起來完成。

當然,我知道現在快放暑假,你們好多人都計劃要回去。

不過你們要是願意多留半個月幫著把這塊內容解讀完,上面一些非核心創新點,允許你們以後用作自己論文和畢設的課題。

留不留不強求,你們自己定。”

“我要留。”

“我也要留。”

“我很想看下這麼新奇的思路是怎麼實現的。”

所有人的意見幾乎都很一致,要留。

和探索領域新知識,短時間就可以在學術上形成重大提高相比,多留半個月真的是無足輕重。

“導師,我能問一下嗎,這些知識解讀是哪裡分配的啊?”朱列這時發出這樣疑問,也正是所有人的疑問。

導師點點頭,道:“是航發研究院安排給各高校的,我們拿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航發研究院。”朱列唸了一句,如果不出國,他們未來的工作單位很大可能就是航發研究院下屬的606所、608所這樣的單位。

他對這些單位以往的傳統認知都是相比國際先進水平是非常落後的,也就是在剛起步階段,所以他更想追求的是國外那些更高階更先進的技術。

但今天看來,如果航發研究院的知識技術體系都已經達到了這種地步,那自己所謂去國外瞭解和學習最先進技術,想著有機會瞻望或者攀登行業頂峰的意義何在?國內就是最先進的啊。

朱列動搖了,他想要更深入地參與和了解一下,所以雖然他處於本科階段導師只是順帶喊他一下而已並沒有指著他留下來,但他依然主動請纓道:“導師,我也要留下來。”

而此時不光是他們高校,眾多航天或相關領域頂級高校的導師和學生都接到了這樣的任務,去解讀整理全新技術相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