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朝中有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眾人把目光望向盧丞相,他不去伸手拿信,就不會有人主動第一個站出來得罪齊家。
在場眾人已有八九分的把握斷定,趙宏錦手中的書信是真的,因為趙宏錦這個人向來做事兩面光,輕易不會得罪人。
趙宏錦能如此高調的站出來,想必不會拿出偽造的書信來誣陷齊家。
他們這些人更關心的是,信中到底有沒有牽連到自己。
齊家倒不倒無所謂,只要不連累到自家便好。
盧丞相沒有回應辛焯期盼的目光,伸手從小太監手中接過信函,逐封展開,細細看了半晌。
盧丞相認真看過後,並沒有急著發表意見,而是將信隨手交給林思辨。
林思辨一接過書信後,那些文官再不顧著規矩,紛紛擠到林思辨身邊,一起細讀起幾封書信。
林思辨終於看完了幾封書信,心中陡然鬆了一口氣,原本擔心齊家會在書信中提到他,現在看來提是提了,不過說的話可不太好聽,顯然是齊家與林家已劃清界線。
見連累不到自己身上,林思辨看了眼盧丞相後,斟酌說道:「啟稟殿下與丞相,下官與齊家二人均有公務往來,對二人的落筆行文還算熟悉,臣有九分把握認定,此信應是齊春秋所寫。但光憑几封往來書信,還不能說他二人有謀逆之心,請殿下將此父子二人,交由三司會審,以正國法。」
趙宏錦早就料到林思辨會有這樣的反應,當下也出列道:「林尚書所言極是,齊家是得查一查,但朝野上下一直在盛傳,齊家兩位尚書,既是能臣,也是清官。把他們交給三司,似乎有些不妥。」
「趙侍郎有話還是說清楚的好,難道本官的刑部會包庇齊家父子不成?今天當著殿下和丞相的面,你得把話說清楚。」,刑部尚書王道正聽出趙宏錦的話另有所指,馬上跳出來反駁。
趙宏錦連忙解釋道:「王尚書不要著急,下官的意思是,我那侄子趙千里對齊王的罪行,知之甚深,為人又忠誠可靠,臣想推薦他代表影龍衛去查清此事。等相關證據落實後,再交由刑部與三司一起處置不遲。」
王尚書道:「老臣堅決反對把齊家的事交給影龍衛來管,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齊家父子若是有罪,當交由刑部出面處置,怎能讓影龍衛插手律法的事。」
一部分文官均出言附和王尚書,齊家父子即使有罪,但他們依然是文官的一份子。
如果交給刑部處置,這事完全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就是在信中諂媚了些,文官裡大多數人全會這樣,這不是新鮮事。
至多定個言行不端,有愧操守就到頭了,到時讓這對父子,繼續回家養老就是了。
皆大歡喜!
可要是交給影龍衛來處理,那事情就難辦了。
影龍衛向來是皇帝的爪牙,萬一辛焯想擴大戰果,牽連更多的文官,說不定會把事態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那時掉腦袋的,可就不是齊家那幾個人了,而是滿朝人人自危。
本來齊王死都死了,一切的秘密已隨齊王進了亂葬崗,大家才睡了一個安穩覺,此刻哪個人都不想多事。
趙宏錦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偏又在此時,提起了他那個侄子,這讓大部分人看不清趙宏錦到底有什麼打算。
朝中的高階官員們,向來是走一步看三步,趙宏錦的心思,還是有人能看透的。
林思辨出列道:「聽趙侍郎提起令侄,本官才想起一事,齊王是薨在他手上吧。」
趙宏錦向辛焯那邊微微側了下身,謙虛說道:「忠君報國向來是我趙家的家風,千里這孩子打小跟著老夫,算是有樣學樣。些許功勞,不值得林尚書掛在嘴上
。」
林思辨呵呵笑道:「如此大功怎麼能說是微末功勞呢,要本官說,令侄這次可是立功不小,朝廷當賞罰分明,否則以後誰還為朝廷與殿下出力呢。」
趙宏錦連連擺手,可嘴角卻帶上了笑意,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
林思辨向著辛焯行禮道,「臣聽聞老都尉身體欠安,需要休養幾年,但影龍衛身負重責,不可一日無主事之人。臣願保舉趙千里為影龍衛代指揮使,相信由這樣的忠臣義士來掌管影龍衛,是殿下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肖華飛嘴角帶上冷笑,這幾個老傢伙搞半天,就弄出這麼一齣戲,實在讓人有些倒牙。
孫喜不知何時回到了辛焯身後,當林思辨說完後,孫喜跑到了辛焯耳邊低聲說著什麼。
眾人以為孫喜是向辛焯回稟,那幾個太監的處置結果,當下也沒人太在意,更不會有人傻到去打聽。
林思辨自顧自說完後,辛焯假意思量了片刻,才謹慎回道:「林尚書所言極是,但影龍衛目前的指揮使還是馮都尉,而且他還是本宮的長輩,林尚書的話,本宮會考慮。趙千里有大功,這個本宮早已知曉,自然會有相應的封賞,這個請趙侍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