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天地不仁(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晉太康城今冬無雪,運河封凍米價暴漲。
無人關心開春時百姓可能面臨的春旱,在官員們看來天時不利,全因朝政頹唐,奸臣當道所致,這是上天給重熙皇帝的警示。
至於米價暴漲,這也是因為運河封凍,糧船無法按時抵京,一切皆是天數,非人力可為。
只要讓老天爺心情愉快了,所有的災厄自然會一併消散。可如何讓老天爺高興,卻沒有人敢公開說出口。
京城中的青樓酒肆內,到處都有滿懷憂慮的官員整日買醉,時而痛飲浮生醉,大罵盧奸佞禍國殃民,時而說起逸閒樓裡的新晉花魁,流下激動的口水。
為國操勞與風花雪月,在大晉的文官們看來,是和諧而又統一的高尚情操,也是文人風骨的重要表現方式。
一手數銀子,一手摟女子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統一。
至於皇帝那就該被供起來,最好不要插手政事,天下自有忠誠勤勉,清正廉潔的文官們來打理便好。
勤奮的皇帝不是他們要想的,因為那樣的話當起官來太累。什麼都不管,只知道修仙的皇帝當然也不是他們想要的,那樣會影響文官們為國效命的積極性。
最好的皇帝就是文官們說什麼,他便照準,把玉璽蓋在文官們起草的聖旨上頒行天下,那樣才是大家心目中想要的太平盛世。
但像重熙這種同樣修仙不願上朝的皇帝,卻不被百官們喜歡,因為他總是有太多的想法,有時還很任性。
就像再次讓影龍衛開衙理事這檔子事,就是對文官們工作積極性的最大挑釁,是破壞朝廷執行體系的肆意之舉。
還有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文官們對重熙皇帝越來越無法忍受,這簡直是拿江山社稷當兒戲,萬一重熙皇帝在哪個未知的清晨駕崩,文官們就會為了誰來當皇帝而傷透腦筋,誰也不想面臨如此複雜的選擇。
因為一旦選錯了,就會萬劫不復,最好現在就將文官們選定的人選定為太子,那樣才皆大歡喜。
大家只要安靜地等著太子繼位,然後新皇帝垂拱而治,將天下再次交給文官便好。至於新皇帝,最好一直躲在後宮裡和嬪妃們躲貓貓,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就行了。
重熙皇帝在上次大朝會,成功的挫敗了文官們的謀劃,讓他們折了一個禮部尚書。
儲君的最終歸屬依然不甚明朗,雖說皇子們都不掌兵權,可是一旦京中大亂,文官們還是會擔心自己家裡的瓶瓶罐罐會被打破。
大晉亂不亂,人死不死,其實他們全不在乎,只要自家不受損失便好。祖祖輩輩為官積累下來的田地與家當,自然要用心保護。
無論再大的天災也沒聽過有官員困餓而死,所以文官們只是在嘴上批評重熙皇帝時叫得歡,可實際上無人為大晉百姓正在捱餓操一點心。
他們只希望這天不要變,一直按照現在的好日子,一代代在他們中間傳承下去,做到守禮而有序。
所以秩序對官員們來說更為重要,因為秩序就是他們保證家族富貴無極的終極武器。哪怕是皇帝也該在文官們制定出的秩序中按規矩行事,該死就死,該傳位就快點傳位。
重熙皇帝這個不按秩序行事的頭號玩家,他們已經伺候夠了。
天氣寒冷而乾燥,京城內外漸有流民聚集,每天化人場那裡都要焚燒幾十具屍體,京城中各處街巷的角落中,也不時會發現難民的屍骸。
對於負責收屍的順天府衙役們來說,唯一的好訊息就是這些屍骨都很輕,基本被餓得皮包骨頭,再加上凍得硬邦邦,兩人一抬扔到車上就好。
高官顯貴的朱漆大門附近很少有流民出現,因為那裡的看門僕人過於兇惡,可能不等人餓死,就會被他們操起木棍活活打死。
朱漆大門裡與大門外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大門裡的暖閣中溫暖如春,為暖閣提供熱量的並不是會發出惱人煙氣的炭火,而是在厚厚地磚下面鋪設的地龍,火道里的柴薪會緩慢燃燒,徐徐散發熱量,保證貴人們無俱風霜,闔家安樂。
只不過取暖地龍使用起來稍微麻煩些,用不了幾天便要更換地龍里的柴薪。管家有交待,為了將煙火氣將到最小,地龍里一定要鋪設頂級的銀絲炭,再鋪上極厚的鋸末,因為家主年級大了,受不得煙氣。
這是不過幾百兩銀子的小花銷,絲毫不會影響這座四進大宅的運作,像這種暖閣這座大宅中至少還有三處,皆因主人喜歡在冬天到府中不同位置的暖閣中,開窗憑眺不同的景緻。
飲茶時主人喜歡欣賞待放的臘梅,所以要去花園裡的那處暖閣。觀府中舞姬跳舞時,他喜歡池塘邊的那間暖閣,因為那裡人較少,沒人能聽到暖閣裡發出的聲響。
總之四間暖閣各有用處,秩序與規矩是這所府邸主人治理家事的最低要求。
此時主人書房附近的暖閣里正有幾位官員在喝茶,因為房間有些熱,管家甚至還讓丫鬟開啟了暖閣內用來通風的氣窗。
官員們此時都已換上主家準備的輕薄春衫,丫鬟與舞姬們穿得更是肉隱肉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