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無奈病退(第2/2頁)
章節報錯
重熙皇帝對盧丞相說道:“盧先生向來為朕信重,但今日之事,先生貴為丞相有失察之責。罰俸一年,以示朕公正之心,先生可有異議。”
盧丞相連忙起身拜謝認罰,口中說道:“老臣有罪,近來對朝中百官疏於管教。陛下寬仁實乃大晉聖主,老臣謝恩,領旨認罰。”
盧丞相歸座後,重熙皇帝對孫福道:“擬旨,著禮部秦實錄,調任西北邊關教化鄉民沐浴皇恩,官降三級為教讀使。限一日內舉家前往,非召不回。”
至於這家人能否活著到達西北邊關,御書房內幾人根本未曾考慮。
重熙皇帝讓孫福扶起卓尚書,溫聲說道:“老尚書人品貴重,自是不會與秦某人勾連,朕念老尚書年老體弱,還請回府中休養些時間,待身體痊癒再為國效力。朕不可一日無老尚書,不知老尚書以為如何?”
天子一怒,血流千里,如今重熙皇帝為了面子強壓火氣沒有當場殺人,在他們看這算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卓尚書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回到府中後便需要馬上疏告老還鄉,皇帝再退還三次不許告老。
經過幾個來回卓尚書表現出退意已決,皇帝在半退半就下勉強恩准,這是皇帝給高階文官的最後體面。
又一個老對頭黯然退場,盧丞相心中並無高興之意,但他也不會心慈手軟。
身處丞相這個位置,他有無數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的政敵躲在暗處虎視眈眈,全都等著他退位的那刻。
他也想像老對頭一樣瀟灑離去,但他不敢。今天讓手下在朝會時先一步大打出手,就是他對清流們竄聯的一種反制。
看似誰都沒得到好處,但皇帝暫時解脫了,他也能跟著喘口氣。
至於罰俸一年,大晉就算再窮,貴為帝國丞相依然不會在乎那點俸祿所得。
見幾位高官對處置均無異議,重熙皇帝消了些氣。他讓各部尚書先一步回衙處理政事,御書房裡只留盧丞相單獨敘話。
而卓尚書離開御書房不再與幾位同僚說半句話,直接寫好稱病奏摺歸家,閉門不出告病休養。
御書房中重熙皇帝讓孫福為盧丞相看茶,君臣二人臉色淡然,彷彿剛才沒有任何發生。
重熙皇帝很欣賞盧丞相的宰相氣度與智慧,總會在關鍵時刻為他分憂。
“先生今天做得很好,讓朕省了許多口舌。”重熙皇帝雖然沉迷修仙,但不等於他看不透朝中詭譎。
今天朝會清流剛向皇帝發難,便有人搶先出手將水攪渾。清流們沒了道德至高點,而皇帝又坐穩了裁判的位置,盧丞相對朝堂爭鬥火候拿捏得相當好。
盧丞相持禮甚恭,謙虛回道:“老臣還是老了,如果再小上幾歲定能凡事警醒些,那他們今日根本沒有向陛下鼓譟的機會。”
重熙皇帝嘆口氣,盯著盧丞相問道:“先生年華不再,朕時常也感睏倦。朕問先生,朕是不是到了真該選立儲君的時候。”
盧丞相併未考慮,直接說出準備好的答案,“陛下春秋正盛,大可不必介意幾個渾人的妄語。定立儲君是國之大事,陛下向來聖明,老臣相信陛下自有決斷。”
盧丞相在朝中是最大一股派系,只要這些人不聯合清流一起逼宮,重熙皇帝便不擔心皇位不穩。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重熙皇帝才漸漸放鬆起來。
“朕想提拔一人,姓肖名華飛,想必先生知道此人。”
盧丞相臉上露出思考之色,故作不熟悉這個名字,疑惑問道:“好像是雲鋪衛的一個指揮...老臣想起來就是他帶兵護送北周使臣進京。這孩子在碼頭還同那個乃朵不花吵過一架,為大晉爭了顏面。”
重熙皇帝點點頭,既然盧丞相不提肖華飛把王副指揮扔進大牢那件事,皇帝便也不提。
“近來北周與東蠻小動作都很多,讓朕夜不能寐。先生可能還不知道,那肖華飛還是朕影龍衛的屬官,著實在平安州立下幾件大功勞。朕有意提拔於他,專門對付北周與東蠻的密諜,順道監察一下朝中百官。不知這小子能不能勝任,先生可有什麼看法?”
皇帝給肖華飛指派的前一個差事,盧丞相心裡並不反對。
這幾年大晉發生很多詭異的事都說不清楚,但總有外族密諜的身影在其中,基於這點他贊同皇帝的想法。
但後一個由影龍衛監察朝中百官,就相當讓人心煩。
如果他點頭同意等於給自己也套上枷鎖,還要面臨朝中官員的非議與責難。
過去二十年間,影龍衛在眾多文官以死抗爭下,早已被削弱得不顯於廟堂,幾乎沒有一點存在感。
如今皇帝想把這陰暗的組織再次搬到檯面上來,盧丞相感到進退兩難,低頭觀茶久思不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