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無奈病退(第1/2頁)
章節報錯
卓尚書在御書房中正氣凜然侃侃而談,吐沫星子就快噴到皇帝臉上。
重熙皇帝心中冷笑,這些老學究一到他這裡最喜歡指點江山,時刻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點上。
但見了外人就比如剛才面對乃朵不花的相逼,全然沒有半點維護國家尊嚴的心思。
一遇大事,拆臺屬清流最狠。
卓尚書從歷代先帝之不易,一直講到國家現今的困境,好好給重熙皇帝上了堂生動的大晉愛國主義教育課。
最後卓尚書話風一轉說道:“外族窺探中原皆因宗廟不靖,祖宗們都等著陛下早定嗣君。陛下還當以江山社稷為重,採納忠直良言以安朝中百官之心。”
孫福把頭垂得更低,其他幾部尚書均做捻鬚沉思狀。
重熙皇帝壓住心中火氣,淡淡問道:“老尚書一心為公,朕心甚慰。但眼下最急的是如何打發了北周使臣,立儲之事容後再議。”
皇帝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大,按他向來的理政風格,喜歡溫水煮青蛙有賬慢慢算。
如果朝會過後就對清流大打出手,恐遭物議。
卓尚書好不容易見到皇帝,怎肯輕易退讓,他今日若什麼也沒得到就退出宮去,無法向那些清流交待。
已經摺了沈妙才,風波已起便有進無退,否則以後誰還敢為國出力?
卓尚書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撩袍跪地,再次進言道:“若陛下不準老臣所請,老臣實在無顏面對列祖列宗。懇請陛下准許臣告老回鄉,耕讀度日打發殘生。”
重熙皇帝覺得額頭青筋直跳,今天的朝會逼宮想必就是這個老匹夫私下竄聯。皇帝本想息事寧人慢慢來過。沒想卓龐然根本不給他機會。
重熙皇帝冷笑道:“影龍衛來報,北周使團未進京時,就有說不清來路的人往迎接使秦實錄家裡送過重禮。他家夫人緊接著就買下一所大宅,新添了許多名貴傢什又找新的傭人婆子,老尚書可知此事?”
卓尚書心知完了,秦實錄這個敗類是他親點的迎接使,本想著事後能讓秦實錄領上一份功勞,積累資歷坐上侍郎的位置。
只是沒想到此人如此淺見,會收來路不明的銀子,現在說秦實錄不知道家中發生的事沒有人會信。
使團進京已經好幾天,不見秦實錄據實稟奏,就很說明問題。
世上不會有這麼湊巧的事,這錢是哪來的根本不需要證據,御書房內只需要心證即可。
皇帝認為這錢不乾淨,其他大臣們也認為這錢不乾淨就夠了。
清流們一旦失去道德的至高點,就像被抽去脊樑的敗犬。
卓尚書強辯道:“許是他妻族那邊...”
重熙皇帝向孫福一使眼色,孫福連忙從袖中找出本密奏遞給卓尚書,上面明確調查了秦實錄的整個社會關係,沒有一種可能是他親屬提供了這筆銀錢。
卓尚書心中一嘆說道:“肯定陛下嚴懲此人,以證國法。”
卓尚書其實也不想保秦實錄,可是這人是他的得意門生,將來或許還要接的他班在禮部站腳。
平時兩家又走動太頻,經不起影龍衛的刨根問底。
重熙皇帝氣極反笑,冷笑道:“卓尚書果然對門生照顧有佳,處理秦實錄很容易,是抓是殺當下可決。只是朕還得顧著自家臉面,就算朕的臉面不值錢,可老尚書為國操勞數十年,朕還得顧著老臣子的臉面不是。”
卓尚書剛想謝恩,以為皇帝為把秦實錄的事情壓下來。
卻聽重熙皇帝繼續說道:“但朕卻不能讓北周人小瞧了大晉朝廷,朕可以不深究他家銀子是哪裡得來,不過此人不可留在京中為官,否則天道不公,列祖列宗也會因為禮部出了這種人而蒙羞。”
卓龐然身為禮部尚書被皇帝這話逼入了牆角,他心知自己已無顏在朝中指點江山。
要不是卓尚書今日逼人太甚,給了臺階都不肯下,皇帝不會動這麼大的肝火。
加之重熙皇帝又懷疑是不是有人在私下裡圖謀皇位,便打算給朝臣們來點狠招,讓他們回憶起曾經說一不二的大晉之君。
自從重熙皇帝修長生以來,因為玄而又玄的原因很少嚴厲處置朝中大臣,以至讓有些人心中產生了錯覺,以為皇帝越年老越發心地良善。
在座的幾位高官心生兔死狐悲之感,與卓尚書相熟的戶部尚書想要起身為盟友求情,被重熙皇帝陰著臉揮手打斷。
“朕還沒有說完,自有時間給你們說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