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重熙皇帝知道盧丞相擔心何事,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如果他不給老師一顆定心丸此事難以在朝堂推動。
皇權至高無上是不假,但仍需要朝中百官捏鼻子配合。
自從重熙皇帝修仙無果,他將大晉皇權傳承有序擺到所有事之前,影龍衛就是他為後代留下的一柄利劍。
重熙皇帝嘆口氣,讓孫福出去,御書房只留下皇帝與他的先生。
重熙皇帝深情的對丞相說道:“先生這些年替朕操勞,所為之事無非是希望大晉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朕心亦是如此。這些年朕多有...荒唐,辛苦先生了。”
盧丞相抬頭望著自己曾經的學生,不禁老淚縱橫。
他回想起幾十年前皇帝還是皇子時的情形,當年皇帝是那樣的機敏過人虛懷若谷,君臣相得幾十年不是沒有原因。
關外戰敗可以說改變了大晉的國運,讓重熙皇帝生出遁世之心,整日閉門不出荒廢政務。
如今皇帝幡然醒悟再次恢復遠見灼識,可盧丞相細看皇帝的面相,心中更感憂慮上天留給徒弟的時間已然不多。
重熙皇帝繼續說道:“朕就是不說先生也知道,御書房外國事艱難天災頻頻,異族現今兵強馬壯野心勃勃。”
盧丞相連忙起身請罪,重熙皇帝走下龍椅親自扶起盧丞相,將他按在椅子上。
重熙皇帝像是又回到幾十年前,當著盧丞相背書時的情景,站在老師面前繼續說道:“國事如此頹唐,一切自是與先生無干,皆是弟子之過失。可弟子等不起...弟子的時間不多了,老師可願再幫弟子一回?”
盧丞相看著面前腰背有些佝僂的皇帝心如刀絞,泣不成聲。他明白皇帝想要著手安排後事,為新君登基掃清障礙。
若是十多年前皇帝早些醒悟該多好,那時君臣二人年富力強,披荊斬棘殺上一番說不定還有成功的可能。
現如今大晉國內風雨飄搖,朝中百官只知貪墨,士紳大族把持大量土地,百姓幾無立錐之地。
盧丞相不認為單是一個影龍衛就能像皇帝希望的那樣拯救大晉社稷於水火,可他無法拒絕皇帝,更不忍心拒絕自己的學生。
“老臣願為陛下分憂,重整朝綱,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盧丞相跪倒叩首,聲音更咽。
重熙皇帝扶起盧丞相,拉過一把椅子坐在他對面,也有些激動地說道:”先生不必擔心,朕不會讓影龍衛動侍郎以上的高官,國之棟樑不亂,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朝中如秦實錄這種悖逆小人萬不可再留,異族在京城與邊關的外族密諜也必須清理乾淨。“
盧丞相猶豫問道:“不知陛下打算給肖華飛安排何等官職?老臣覺得此子尚且稚嫩,恐難當大任。若是握有重權,朝中必有非議。”
重熙皇帝點點頭,思慮半晌說道:“先不給他官階提升太多,暫且讓他代理影龍衛副指揮使一職,官階嘛...先給個正五品。讓他主管對付外族密諜相關事宜,對內自有影龍衛正指揮使操刀。”
皇帝見盧丞相仍不點頭,便繼續說道:“影龍衛乃天子親軍不同與朝中官員任免,朕自有權決定無須百官過問。朝中有秦實錄這種衣冠敗類,還不是以為朕發現不了他們的苟且之事?影龍衛這件事上若誰敢置喙,朕決不姑息養奸。”
盧丞相無奈只好行禮稱是,皇帝先是搬出師生情義又強調軍權即皇權不許他人染指,他還能說什麼。
至少影龍衛正使是皇帝的嫡親妹夫駙馬都尉馮克明,此人相對老成持重,想必不會搞出大亂子。
此事已然定下,皇帝將注意力轉向他處,二人開始商討如何答覆北周皇帝的事情。
盧丞相認為北周皇帝不會因大晉拒絕和親便怒而興兵,目前北周人所求更像是在試探大晉君臣的底線。
冬季行軍不便,北周騎兵就算悍勇可準備未必充足,即便發生大規模戰事,也得是明年夏末秋初。
不過防還是要防,當即刻下旨各處邊關嚴加防守,並且約束兵將不可輕挑戰端以免給北周人口實。
再有便是鋤奸,有必要將邊關地區的北周與東蠻密諜清理一番,連帶著把私通外族的守將盡快剪除。
重熙皇帝已下定決心,如果與北周或是東蠻戰事無法避免,最好在他還活著時打完。
後輩兒孫根本沒有經歷過戰爭,重熙皇帝不認為他們有能力擔下這付爛攤子。
君臣在御書房商議足有二個時辰,將眼前的大事議定,盧丞相才獲准離開。
孫福回到御書房內,為皇帝更衣淨面,看著皇帝越發枯瘦的身體憂心重重。
重熙皇帝沒有拖延,馬上讓孫福執筆寫好的聖旨,然後讓孫福去盧丞相那裡背書行印,儘快公告朝野。
天色漸暗,肖華飛讓王老虎又在後院中挖找幾處,並未再發現有新的屍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