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邪談判失敗,回到家裡見到羅峰又在盯著股市,急忙問了一句。

“早沒了,不過電影主角倒是有一個,我都等你半天了,拍不拍?”

“什麼電影?”

“這是劇本,你演主角,我演反派,劇情你自己看吧。”

羅峰把一個並不厚的劇本丟給吳邪,後者拿起一看,上面寫著兩個大字——“追隨”!

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主角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年輕人,借跟蹤陌生人打發時間。

有一次,他跟蹤上一個著裝體面的男子,對方自認是一名竊賊,並邀請他加入,合夥入室盜竊。

無聊的男主欣然同意,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捲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

吳邪沒用多久便看完了整個劇本,從情節上看應該是一部懸疑電影,算是一部輕度燒腦的犯罪片。

這部電影在劇情上的最大亮點是結局出人意料,這種計中計的故事會讓觀眾感覺很刺激,不停地反轉,尤其是最後的大反轉,能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爽感。

但要真說這個劇情有多牛逼,那倒也不見得,漏洞也是有一些的,但是羅峰的分鏡頭劇本展示了他講故事的強橫能力。

吳邪看了半天才弄明白,羅峰這是把時間順序打亂,將碎片化的劇情重新拼貼組合的非線性敘事結構,這種電影結構從逼格上看,似乎比黑澤明的多視角開放敘事結構還要高明一些?

大佬給羅峰選擇的電影天賦,其實就是抄襲後來的諾蘭,不過文化人的事,當然不能叫抄襲。

羅峰所有的手法和技巧,包括創作風格和思路,全都是取自現在只有6歲的諾蘭同學。

所以他的電影劇本,大都是懸疑片、高智商犯罪片、劇情片,最擅長抽絲剝繭環環相扣的劇情,然後用非線性的碎片化敘事結構提升逼格,再輔以凌厲炫酷裝逼性十足的剪輯進行加成,最後當然還少不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大反轉結局,以及對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症題材的狂熱偏愛。

這已經不單單隻炒一個諾蘭了,大佬是想把所有涉及人格和精神分裂的經典全抄一遍。

他抄諾蘭的是這種新穎巧妙的非線性敘事結構,這種電影風格開創了一條裝逼新道路,不管在專業人士嘴裡有什麼弊端,但大部分觀眾看起來都會覺得很牛逼、很爽、很有逼格就對了。

這部《追隨》就是這種裝逼新道路的開山之作,單論劇情也就是7分的樣子,但使用這種將順序打亂交叉倒敘一通瞎幾把剪的敘事方法來剪輯,原本只有7分的劇情,在最後謎底揭曉,劇情產生大反轉的時候,居然被拔高到了8分,甚至9分。

這還是在20年後的時間點,現在是1976年,這部電影光是劇情最少就能打8分。

“這兩個都算主角,你讓我演聰明的,還是笨的?”

“笨的。”

吳邪點點頭,他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了,但心裡並不抗拒,雖然反派在這部電影裡更出彩,但笨主角演好了一樣能火。

“這個電影是不是有雙重人格或精神分裂的隱藏結局?柯布根本不存在?”

吳邪看過劇本後有不少疑問,這也是許多人的疑問。

羅峰笑道:“這是特意製造的半開放結局,我在電影裡故意埋下了一些包袱,加上非線性的碎片化敘事方法,可以引誘觀眾發散思維,讓他們過度解讀。至於柯布是不是真的存在,他是不是精神分裂,這個根本就不重要,我只是提供一個讓大家可以討論的矛盾點,讓他們有話題可以爭論,有逼可以撕,有逼可以裝。”

他這麼一說,吳邪就明白了。

這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但是羅峰手法高明不會引起觀眾吐槽,反而會使得觀眾自己撕成一團。

這世上很多人都喜歡炫耀,說白了就是喜歡裝逼。

羅峰就故意在電影裡給這些人留下一些模稜兩可的線索,引出各種為了裝逼產生的過度解讀,讓他們自己把簡單的故事複雜化,最終達到自我滿足的效果。

這期間,其實也無形中抬高了他的電影,甚至將他這個導演神話,使得撕逼雙方都成為他盲目又忠誠的粉絲。

“電影什麼時候開拍?”

“電影已經開拍了,我的床戲都拍完了,現在還差你的床戲,我會爭取在15號前把片子剪出來,20號前放映。”

“你確定?許冠紋的新片也是定在12月中旬,這個檔期合適嗎?”

吳邪昨天才看了新聞,這部嘉禾的年度大戲準備在12月中旬上映。

許冠紋和嘉禾這次都志在奪取今年的票房冠軍,邵氏那邊甚至主動避開了這個檔期,不敢用大投資去硬碰硬。

“就是因為他們都不敢上這個檔期,正好給我們留下了空間。”

羅峰知道12月中旬上映的電影裡,只有這部《半斤八兩》算是大製作,其餘公司都不願意與許冠紋和嘉禾正面打擂臺,這正好給了他正面對抗許冠紋和他這部《半斤八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