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水步大軍順利透過洭浦關,繼續沿溱水北上,橫穿湞陽縣境,最終大軍停於曲江縣以北十餘里處的一座渡口內。

鄧羲等人皆是一頭霧水,眼下才剛過中午,遠未到休息的時候,不知大軍為何停止不前。

王彊來見鄧羲,面上略帶歉意地道:“鄧君,我還有要務在身,只能止步於此,不過鄧君不必擔心,我會派兵船繼續護送諸君北上,荊州境內頗為安寧,少有寇盜,鄧君無須擔心安全。”

鄧羲大感意外,心裡更加疑惑了,這裡有什麼值得劉景不遠千里,從交州調來上萬大軍?

他們剛從南邊而來,桂陽郡內部平穩,不是自身問題,北為長沙郡,西為零陵郡,皆是劉景久營之地,士民擁戴,也不會出問題,東面……是揚州廬陵郡。

“劉景莫非要對江東用兵了?”鄧羲心裡暗暗吃驚。

此時劉景出兵豫章的訊息尚未傳開,鄧羲僅憑王彊的隻言片語,竟然猜到了結果。

王彊自然不會和他解釋,很快就派船將鄧羲等人送走,接著下令全軍棄舟登陸,向東進發,三日後抵達桂陽與廬陵交界處。

臺領山下,豫章水畔,此地屬於偏僻地帶,原本應該少有人煙才對,可此時這裡卻聚集了數以萬計的民夫、工匠,正熱火朝天的運輸物資,修造舟船。

“王將軍,你終於到了……”桂陽太守桓彝得知王彊終於率軍到來,立刻抽身趕來相見。

桓彝在這荒郊野嶺蹲守了足有一個多月,面龐曬得黝黑,衣冠也不再整潔,簡直和王彊印象中的判若兩人,險些沒認出來。

“桓桂陽辛苦了。”王彊忍不住乾笑兩聲,隨後問起正事,“不知船、資是否已經準備齊全?”

桓彝輕輕頷首道:“糧谷足夠萬人兩月之食,舟船也已裝造數百艘,隨時都可以出發。”

王彊不禁感嘆道:“有桓桂陽為我籌措,足食足兵,我可以安心的出兵了。”說罷,和桓彝並肩前往豫章水畔,視察地形。

沒錯,劉景實際上不是兩路進攻豫章,而是兵分三路,同時攻打豫章、廬陵。

劉景順江東下,為北路軍;諸葛亮出長沙,為中路軍;王彊率交州軍萬人,乘船沿豫章水而進,直攻廬陵郡,為南路軍。

王彊的這條進攻路線,歷史上東晉時期盧循麾下大將徐道覆曾經走過。

盧循乃盧植後代,與孫恩起兵戰敗,率領殘部南下佔領廣州。後徐道覆趁劉裕北上攻打南燕之際,說動盧循再度起兵。徐道覆十餘日內便修造戰艦數百,然後自豫章水而入贛水,先克廬陵,再下豫章,橫掃晉軍,一鼓作氣殺入長江,直撲建康,直到劉裕回師,才平息盧、徐之亂。

徐道覆麾下精兵數萬,或為三吳舊賊,百戰餘生,或為交州勁卒,驍捷善鬥,加上劉裕盡起精銳,北伐南燕,以致後方空虛,這才被徐道覆鑽了空子,一路勢如破竹,攻佔數郡。

劉景也沒指望王彊能夠複製徐道覆的奇蹟,他對王彊的要求並不高,只要率兵攻取廬陵南部南野、贛縣、雩都諸縣,從南邊牽制住廬陵太守孫輔即可。

王彊雖出身卑微,卻素有雄志,自然不會甘心於劉景為他定下的目標。他率交州精卒萬人,不遠千里北上,難道就是為了攻打廬陵南部的幾座偏遠小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