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進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全取廬陵!斬殺孫輔!
這是王彊為自己制定的目標。
接下來王彊下令全軍休整兩日,同時派人快馬北上長沙通知諸葛亮,第三日即揮師殺入廬陵。
卻說諸葛亮率軍回到長沙,會合荊南之眾,屯於醴陵縣。
這日王彊信使抵達軍營,諸葛亮看過王彊的信後,忍不住暗鬆一口氣,拿著信對左右笑道:“王子健終不失期……”
北面劉景連戰連捷,南面王彊業已就位,諸葛亮當即下令,盡起大軍,東進豫章。
眼下豫章北部,彭澤、歷陵、柴桑等縣先後失守,太史慈大敗而逃,形勢岌岌可危,整個豫章的注意力都放在北方,相應的,西面的防備自然就有所鬆懈。
此時宜春可用之兵,不會超過千人,諸葛亮率領兩萬步騎,突然從西面的群山中殺出。
正所謂“人到一萬,無邊無沿。”兩萬步騎大軍浩浩蕩蕩,沿著南水北岸而行,連旗成雲,精甲曜日,光照天地,軍容之壯,聲勢之大,沿途莫不矚目。
南水兩岸土地肥沃,宜種莊稼,人口稠密,由於諸葛亮大軍來得太過突然,百姓多來不及逃亡,只能躲在家中瑟瑟發抖。
不過很快他們便驚奇的發現,這支大軍不但軍容威武壯觀,軍紀也十分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
豫章乃久亂之地,這十來年裡就從來沒有一刻安寧過,不管是官兵,還是賊寇,在豫章百姓眼裡並無區別,皆一丘之貉,何曾見過這等毫不擾民的軍隊。
說實話,這是隻有在書生講古中,才會出現的仁義之師。
期間不止一次發生百姓舉家逃亡時被大軍從後追上,軍民並肩而行,兩兩相望的尷尬場面。
諸葛亮持軍整齊,雞犬不驚,很快就贏得了南水兩岸百姓的歡心,甚至有一些膽大之輩,紛紛跑到諸葛亮面前想要投軍。
諸葛亮也不好寒了他們的心,將他們編為義營,等到抵達宜春城下時,義營已有三百餘人。
卻說宜春自得知數萬敵軍從西面殺來,軍民相顧駭然,旋即城中大亂,百姓紛紛攜家帶口,出城逃往鄉下,守兵不能止。
發展到最後,連縣吏也開始逃亡,轉眼縣寺諸曹,便已十去九空。
宜春乃是劇縣,歷來山越橫行,宗賊肆虐,非勇士無以鎮守,前任縣長乃孫權愛將周泰,現任縣長也是一位勇士。
不過他們雖然勇猛善戰,能夠平息外部叛亂,卻也粗鄙少文,不知收服內部人心,是以縣中諸吏,皆不親附,一旦大難臨頭,諸吏皆棄職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