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一見面,就給荊州眾官吏來了一記下馬威,聲稱日後不再緩刑弛禁,而是要威之以法。

要想在亂世成就大事,就必須當這個“惡人”,“明德慎刑”那一套,根本就行不通,這自然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測,遠者不提,就以魏、蜀、吳三國為例:

史載曹操“攬申、商之法術”,強調“夫刑,百姓之命也”、“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其治國“皆以明罰敕法、齊一大化也”。

諸葛亮執政,史稱:“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罪不懲,無善不顯”,蜀地百姓“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東吳方面,後世長沙出土的十餘萬枚吳簡,極大的還原了東吳的政治制度,其賦稅之繁重、刑律之嚴峻,簡直令人觸目驚心。

魏、蜀、吳三國能夠在紛亂的漢末亂世脫穎而出,建立帝業,重法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原因。

劉表、劉璋則是反面教材,由於他們“威刑不肅”,以致士民自恣,君臣不能同心,雖據土數千裡,擁兵十餘萬,卻只能做個守護之犬,而難有大作為。

不過也不能一味用威,恩威並施,才是為政之道。所以接下來劉景又換上另一副面孔,溫言安撫、勉勵荊州眾官吏一番。

之後劉景開始下達政令,首先是命主簿蔣琬,及東曹掾王粲起草安民告示,讓吏士張貼市、巷,傳達旨意,安撫人心。

同時傳檄南陽、章陵、江夏諸郡,宣告荊州易主,郡縣長吏皆委以本任,並儘快遣使詣襄陽,不至者將以叛逆論處。

王粲才華傾世,文采妙絕,也不謙讓,執筆一揮而就。

蔣琬站在一旁,完全插不上手,看著文藻富麗,辭無所暇的文書,蔣琬心中歎服不已,心道王粲以文才著於世,果然非虛。

劉景看過後,亦大感驚豔,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增一字不容,減一字不能。”王粲的文章,大概就是這樣的程度吧。

劉景的第二項政令,是將劉表的鎮南將軍府數百官吏,全部併入他的安遠將軍府。

劉景礙於“三互法”的規則,無法擔任荊州牧,日後安遠將軍府,就是荊州的政治中樞。

按理來說,荊州州部也要併入其中,但州部乃一州之治所,荊州郡縣皆受其調令。如今荊州初定,劉景還要依靠州部穩定地方,因此決定暫緩合併州部。

劉景並不擔心無法掌控州部,別駕劉先這個“半刺史”是他荊南老鄉,算半個自己人。而主簿蒯良、治中龐季等劉表的心腹之臣,皆已棄職而走,他只需安插一兩個人進入州部擔任主簿、治中,便可徹底掌控住州部。

人選方面,劉景心中已有成算,他準備將右司馬桓階從長沙調來,擔任治中一職。

主簿他則屬意向朗,向朗不但才幹出眾,還有襄陽背景,重用向朗等於是告訴襄陽士民,他用人不分親疏,唯才是舉。

之後劉景又連頒數項政令,直到夜幕降臨,朝會才宣告結束。

劉景從正堂出來,轉入便坐,此時諸葛亮、龐統、蔣琬等人正在埋頭清點戶籍、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