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北四郡,論戶口南郡最多,有戶近十萬,口五十萬。其次是江夏郡,有戶四萬三千,口二十萬。南陽郡、章陵郡分列第三、第四,各有三萬戶,口十餘萬,荊北四郡總人口幾近百萬。

而荊南四郡,有戶十六萬八千餘,口九十二萬,整個荊州現如今總人口約一百九十萬上下。

看似不少,實則卻不及昔日南陽一郡之人口,比起荊州全盛時期銳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亂世的破壞力,由此可見一斑,位於南方的荊州尚且如此,也就不難想象中原的慘狀了。

當然,這裡計算的僅是荊州的在籍人口,事實上荊州境內還有大量的流戶、隱戶、荊蠻,人數不比荊州的在籍戶口少。

劉景在荊南,數年間屢屢招誘荊蠻出山內附,卓有成效,目前其治下已有近十萬荊蠻部民。

而寄居南陽的數萬關中流戶,劉景也已有了收編的計劃。

相比之下,依附豪族,不納賦稅的隱戶,劉景卻是有心無力,哪怕他已經成為荊州之主,也不敢去碰觸這個能夠輕易將他炸得粉身碎骨的“地雷”。

身處亂世之中,作為有著外部壓力的割據勢力,根本沒有清查隱戶的條件,若強行為之,則無異於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歷史上魏、蜀、吳三國在籍人口,竟然不滿八百萬,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結果三國歸晉沒多久,人口就憑空翻了幾倍。

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哪怕雄主如曹操,賢相如諸葛亮,面對隱戶問題也同樣束手無策。

只有統一的新興政權,才能壓下一切反對聲音,推行度田、案比,即丈量土地、核實戶口。

本朝建立之初,世祖光武為了清查土地、人口,曾一口氣殺了十幾個太守,引得天下皆反,其中尤以青、徐、幽、冀四州為最,地方大姓紛紛起兵,勾結群盜,攻劫官寺,害殺長吏。

世祖光武不得不改變強硬態度,寬猛相濟,招撫、鎮壓並用,才平息了度田所引起的騷亂。

總之,劉景暫時不打算去碰隱戶這顆“地雷”,這件事還是等他一統天下之後再說吧。

劉景隨後又拿起倉庫賬目翻閱,看著上面遠不及預期的數字,劉景眉頭不由高高皺起。

歷史上劉表雄踞荊州,號稱“有眾十萬,財谷如山”,這個時空因為劉景的出現,致使劉表奪取荊南,一統荊州的希望破產,後面幾番大戰,更是一敗再敗,喪師失地,所費何止巨億?

因此劉景根本沒對荊州倉庫抱有什麼希望,但看著賬面上那可憐巴巴的數字,他還是大感無語,這點錢糧也就將將夠犒賞將士所用,之後呢?喝西北風嗎?

他不由有些懷疑,是不是劉琮將倉庫裡的錢糧悄悄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