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荊州水軍進入衡山鄉開始,其一舉一動,便都在劉景的監視之下。而當他接到荊州水軍離開衡山津渡,連舟南下的訊息,即刻下令水步軍進入備戰狀態。
湘水南岸屬於丘陵地帶,樹林密佈,劉景親率五營將士藏身於離岸不遠的一座密林之中。
士卒們按照伍什而坐,等待敵人的過程中,為打發無聊的時間,或檢查身上的甲冑、或擦拭手中的兵器、或綁牢腿上的行藤,偶爾與身旁的袍澤交談幾句。
軍中固然沒有明確禁止士卒說話,可大戰前的巨大心理壓力,令士卒實在沒什麼興趣交談。
況且,如果一直說個不停,或者聲音稍大,很快就會引來隊率(五十人)、屯將(百人)的關注,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劉景穿著精美的袍鎧,坐於一張帶著靠背的小馬紮上,這東西現在不叫馬紮,而是叫胡床。
胡床縱然在大漢朝北方,也屬於罕見之物,因受到漢靈帝“好胡物”的影響,一度在京師上流社會風靡一時,但影響僅限於京師洛陽,亦未滲透到民間。
至於南方,就更勿需提了,人們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胡人之物。劉景也是在與韓廣聊天時,聽後者談及,才讓工匠做了幾張馬紮,也就是胡床。
胡床的坐姿不符合華夏的禮儀,可軍中多是粗鄙之輩,從來也不是什麼守禮之人,在親自試過其便捷性及舒適性後,胡床馬上便成為了眾將們的標配。
劉景抬頭向上望去,透過樹葉,隱約可以看到陰霾的天空。
長沙不愧其“下溼之地”的名聲,從正月到現在,四十餘日間,不是陰天就是下雨,太陽出現的次日,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令劉景稱慶的是,近幾日來,長沙南部天氣雖然不見晴朗,卻也沒怎麼下雨,以陰天居多,這無疑更加有利於伏擊作戰。
苦等大半日,日昳時分,荊州水軍姍姍而至,數以百計的前軍舟艦,從劉景、單日磾的“面前”經過,一路沿著蜿蜒曲折的湘水南去。
規模更加龐大的中軍,逐漸進入劉景、單日磾的伏擊圈,就在這時,南方傳來一陣急鼓聲。
劉景知道劉宗那邊決戰在即,頓時坐不住了,一路來到樹林邊,撥開枝葉眺望湘水。
蔡瑁本來臥於樓船最上層的爵室中,正享受著美酒佳餚,然而他聽到鼓聲,立刻彈坐而起,一臉不敢置信,這是警鼓,前軍只有遇到敵人,才會敲響警鼓。
敵人不會有別人,必是劉景無疑。蔡瑁心裡不禁有些狐疑,劉景莫非得了失心瘋不成?居然敢在江上正面攔截他的水軍?
就算是昔日鼎盛時期的長沙水軍,敢於這麼做,也沒有逃過近乎全軍覆沒的下場。劉景到底是無知者無畏,還是另有依仗?
吳巨同樣難掩震驚,卻也稍稍鬆了一口氣,劉景、劉宗果然不是坐以待斃之人,他最怕的就是兩人據城而守,那時他將不得不硬起頭皮率領部曲蟻附攻城。
荊州水軍前部、討寇校尉蔡中站在樓船座艦的甲板上,其年約三十餘歲,身材魁梧,面板泛黑,面容剛毅,他出身於襄陽蔡氏末支,中平黃巾之亂時從軍,憑藉著不俗的軍事才能,一步一步成長為蔡瑁的左膀右臂。
望著遠處數以百計的戰船,列艦整齊,塞江截流,旌旗蔽日,軍勢之盛,令他暗暗吃驚。
毫不誇張的說,眼前這支艦隊,也就比昔日的長沙水軍稍遜一籌而已,和荊州水軍的前軍實力相差無幾。長沙水軍覆滅後,湘江怎麼可能還有這等規模的艦隊?莫非是零陵、桂陽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