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軍服,以前大明的鴛鴦戰襖(布面甲),規定是每三年發兩套。

可事實上,當年張二全當上邊軍時,領的就是一套破舊鴛鴦戰襖,然後一穿十年,朝廷根本沒給換過,他自己縫縫補補,最後已經看不出是鴛鴦戰襖了。

到後來,他稀里湖塗的跟上面軍官一起成為了大順軍,依舊是駐守長城邊牆,也依舊穿的是以前那套看不出原本模樣的戰襖。

上面的大順將軍也說要給大夥兒換軍服,可還沒等來換裝呢,闖王就從北京被清虜趕了出去,等到第二年就死球了。

如今他成為大明的甘肅衛戍軍,戰襖一次發下來兩套,一套布面甲和一套棉甲,嶄新的!

可憐張二全之前做了十年大明邊軍,還是頭回穿上嶄新的鴛鴦戰襖。

雖然這鴛鴦戰襖看著和以前的有些不大一樣,比較修身,卻顯得人更加精神了。

最重要的是製作精良,甲片多防禦好卻不算重,還有精鐵護心鏡,穿在身上張二全便感覺安全很多。

除此外,還有內穿的夏衣、秋衣各兩套,棉襖、棉褲一套。

而且哨裡的軍政員說了,這些衣服絕對三年一換,讓大夥兒放心穿。

說起來,哨裡的軍政員真是張二全這些年見過的最好的軍官了。

聽說是讀書人出身,還是個童生,卻投筆從戎。

來到哨裡後,竟然在閒暇時間教他們識字、算數,講故事給他們聽,還會找他們談心,瞭解他們家裡情況,幫忙寫信。

在軍政員的教導下,半年多來,原本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張二全,已經學會了好幾百個字,能自己寫信了。

除此外,他還從軍政員那裡知道了冠軍侯霍去病、大將軍衛青等漢唐名將的故事。

“我們來接崗了,你們下去吃午飯吧。”

伍長婁懷英帶著兩個人上來,笑著說了一句,讓頂著風沙瞭望的張二全回過神來。

邊墩十人中,除什長外,其餘九人都要上墩牆負責警戒、瞭望,提防敵襲。因此被分為三組,半天一輪換。

交崗時,跟張二全同組的年輕人萬大貴忍不住問:“伍長,今天中午吃啥?”

婁懷英不僅是伍長,還是十人中廚藝最好的,於是就兼了毛目頭墩的廚子。

說起來,以前邊墩中因為缺柴火,用水也不怎麼方便,因此並非頓頓開火,且一天兩頓。

如今由新軍接手,朝廷里弄出來一種叫蜂窩煤的東西,他們每次輪換帶一批過來,雖然仍無法做到頓頓開火,但每天吃一兩頓熱乎飯卻是可以的,且一天兩餐變成了三餐。

簡直不要太美。

至於伙食,自然也變好了。

最主要的是鍋盔(幹饃),鹽油足料,甚至還加了一點糖,即便是每天吃張二全也不覺得膩。

除了鍋盔外,還有部分米、面、乾菜乃至肉乾!

雖然量不算多,只夠一什人省著吃個十幾頓,卻已經是以前張二全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了。

“今天大夥兒有口福了,是魚罐頭。”

魚罐頭?

聽到這話,張二全三人眼睛都亮了,甚至口水都不禁留下來。

要說這新軍伙食中,最讓張二全嘴饞的是什麼,非各種罐頭莫屬。

不過,目前為止他只吃過水果罐頭、豬肉罐頭,魚罐頭卻還沒吃過。

之前來換防時,帶了罐頭張二全是知道的,記得沒多少罐,這時他便不禁道:“伍長,額們這離換防還有十來天呢,那些罐頭也就夠額們吃一兩頓的吧?上次吃了個豬肉罐頭,今天把剩下的也都吃了?”

“吃了,”婁懷英笑著道,“省得大夥兒每天看著心裡癢癢。而且這次是魚罐頭,大夥兒不都想嚐個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