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蛟道:“目前腳踏式打穀機推廣得最順利,已遍及我大明各省府。

水力打穀機在南方推廣得還算可以,但在北方使用的百姓並不多。

一則因為北方缺少合適驅動機器的水流,二則能用得起水力打穀機的家中多半有牛,覺得用畜力打穀也是一樣。

至於蒸汽打穀機,百姓接受度倒是比水力打穀機更高,但南京機器局製造的蒸汽打穀機數量有限,如今是供不應求。”

朱媺娖聽了微微點頭。

何騰蛟所說的這些並沒有出乎她的意料。

腳踏式打穀機本就是經過後世歷史考驗的產物,百姓肯定更容易接受。

水力驅動的打穀機確實容易為畜力所替代,而蒸汽打穀機供不應求也在朝廷計劃之中。

目前機器局製造的蒸汽機都供不應求,概不外售,更別說蒸汽打穀機了。

事實上,蒸汽打穀機只生產了十臺,每臺都配備了專人看守,目前都在應天府範圍內進行試點使用,並沒有賣給誰。

稍稍思考,朱媺娖便道:“既如此,就不必再去推廣水力打穀機和蒸汽打穀機了,全力推廣腳踏式打穀機吧。”

“是。”

等何騰蛟退下後,朱媺娖思考著,或許該將南京機器局、成都機器局都分割一下,按照應用方向組建不同的機器製造局了。

如軍用機器製造局、工業機器製造局、農機制造局,等等。

“陛下,馬閣老求見。”一個宦官入殿稟告。

朱媺娖回過神來,道:“讓他進來吧。”

馬士英就在殿外,很快進來,揖禮之後,道:“陛下,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大明二十四省清丈田畝及攤丁入畝工作都已經完成,這是各省田畝稅收總覽。”

說完,馬士英呈上一本頗厚的奏章,由連翹接過,放到了御桉上。

朱媺娖翻著看了看,只見上面主要寫明瞭各省清丈前後向朝廷繳納稅賦的田畝數,以及中間的差額。

雖然早有預料,可這份奏章上的數字仍讓朱媺娖看得觸目驚心。

“將朕前些日子讓準備的大明曆年田畝匯總記錄拿過來。”

朱媺娖也知道今年秋天清丈田畝工作就能全部完成,因此老早讓秘書處整理大明曆代相關文獻,彙編成一部《大明曆年田畝匯總》,以供她參考。

在一旁辦公的劉淑英聞言,立即從旁邊的書架上找出一本厚厚的大冊子,拿了過來。

朱媺娖先讓馬士英退下,這才翻著慢慢看。

說起來,大明開國在歷朝歷代裡面算是相對順利的。

從1351年,大元治理黃河及變鈔引發紅巾軍大起義算起,到1368年朱元章於應天府登基稱帝建元洪武為止,不過十七年。

且在當年,明軍便北上,一鼓作氣攻破了元大都。

即便算上取山陝甘肅等地,以及四川雲南,也不過用了二十幾年,相較於其他朝代更替,所經歷的天下大亂時間真不算長。

所以,大明繼承自大元的家底也不算薄。

官方明文記載,在洪武十四年,便有近六千萬人口——當時可還有個雲南沒有攻取呢。

至於耕地面積,大概是360萬頃。

之後,大明從洪武時期開始,朝廷及民間都開始了大規模的墾荒闢田。

到了歷史上的大明中期,大概在弘治年間,僅朝廷行政系統(戶部)在冊的土地便有400多萬頃。

而當時衛所制尚在,大明軍屯體系下實際仍有許多田地,不歸戶部管轄,其面積大概與戶部所轄相當。《明孝宗實錄》上的一個數字也證實了這一點,那就是835萬餘頃(這個數字存爭議,因為軍屯體系下的田地就是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