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亨九好奴才,大清兩退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三,奴才在京城時與西洋傳教士交談,聽聞在倭國之東還有一大片土地,大小富饒不遜色於神州大陸。
其上多土番,多用石木骨器,且多為部落,沒幾個強大國家,名曰美洲。
故奴才想著,若明國真的要對我大清趕盡殺絕,逼得我們在此無容身之地,那時若有一支大船隊的話,我大清便可嘗試渡海前往美洲,在那裡重新立國。”
昭武元年,明軍北伐,清軍大敗被趕出關去,洪承疇曾想過迴歸大明,只要能活著,即便是做一普通百姓也行。
可當得知昭武皇帝對降清臣子的態度,以及在北京降清那一批大明降臣成為苦役的遭遇後,他便知道不可能回去了。
後來大明那邊的報刊皆痛罵他仕清以及助清虜入關之舉,戲曲更是將他編為奸賊乃至丑角,讓他背上了與秦檜一般的千古罵名,他便徹底絕了迴歸大明的心思。
再加上這邊多爾袞對他依賴越來越重,甚至讓他加入滿洲鑲白旗,他便一咬牙答應了,就此成為大清的好奴才。
既成了大清的好奴才,洪承疇自然是苦心孤詣地為大清謀劃出路。
“擊敗明軍,再次入關”的可能直接被洪承疇排除——透過清國探子傳回的各種資訊,洪承疇覺得在朱媺娖死前,清國都不能像努爾哈赤、皇太極那時一樣大敗明軍。
而那昭武女皇朱媺娖又據說是天女下凡,有神通在身。
依洪承疇的想法,這等天命在身之人,即便不能長生,想必活個七八十,甚至百歲,應該不成問題的。
這就意味著,大清想要在軍事上大勝大明,百年內怕是都不可能了。
所以,大清想要存續,就必須避開大明找別的出路。
洪承疇透過以前的一些見聞,以及清國這邊的一些情報,這才為大清定下方才所說的國策——先退入朝鮮北部,要還是不行就東渡大洋前往西夷所說的美洲大陸。
代善聽完,幾乎全白的眉頭緊皺著,看著桌上的羊皮地圖沉思了會兒,才道:“倭國東去海的那邊真有你所說的美洲?”
洪承疇道:“奴才問過不止一個西夷,都是這麼說的。禮王若不信,朝鮮海上亦有紅夷,到時候可以請來問一問。”
代善沒再追問這事。
在他看來,有一個美洲作為最後的退路,確實能讓人心裡安穩不少。
但滿洲全族東渡大洋,風險實在太大,若是不到最後一步,不論是他還是多爾袞,都不會做此選擇。
所以,當下最重要的還是將滿洲根基遷入朝鮮北部之事。
於是他看向多爾袞,問:“陛下覺得當遷都何處?”
多爾袞道:“我覺得亨九先生建議很不錯,禮王若無意見,便採取兩京制,定咸興為鹹京,定鏡城為鏡京。”
“我沒意見。”代善先點頭,隨即卻又問:“那赫圖阿拉這邊呢?”
赫圖阿拉又被稱為興京,對清國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多爾袞道:“此處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當然不能輕易放棄。
朕的想法是,禮王帶著多我等愛新覺羅及其他各家(八旗貴族)後輩,先退往鏡城。
朕則帶領一部兵馬留守此地——明軍若來攻打,我們能守則守,不能守也容易撤退。”
代善聽了老眼微眯,道:“陛下怕是要留正紅旗兵馬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