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亨九好奴才,大清兩退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咸寧道、平安道都在鴨綠江南岸,原來受大明影響重,近二十年受清國影響重。
再加上這裡原本就是一些女真部落的漁獵祖地,故清國按照洪承疇的建議,在此不過經營一年,便令這裡大多數百姓都心甘情願的剃髮易服,當了清國的順民。
為了給朝鮮留個遮羞布,也為了避免讓大明太過注意,平安道內最大最繁榮的城市平壤哪怕已經像成熟的蜜桃等著摘取,清國卻也沒有取。
所以,聽洪承疇提議遷都,代善首先就想到了平壤。
因為平壤的地理位置,讓它在經濟、農業、軍事方面都有著不錯的優勢,否則也不會成為朝鮮檀君時期的國都。
不過,平壤雖好,代善卻本能覺得不適合此時的清國。
若洪承疇真的建議遷都此處,他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同時還會懷疑這個昔日大明總督的用心。
洪承疇弓著腰道:“平壤雖好,卻並不適合作為我大清的都城。
不論是明軍跨過鴨綠江,還是從西面海上來攻,平壤幾乎都無險可守。
如今大明勢頭正盛,軍力強大,我大清最好的辦法便是避其鋒芒,耐心等待其衰弱。
故遷都至咸寧道才是最佳選擇,不論是咸寧北道的鏡城,還是南道的咸興,都是不錯的選擇。
奴才的建議是效彷明國兩京制,將兩處皆設為國都。鏡城此處,可以在海上不結冰時,派遣水師沿海北上。
其沿海向北不遠,可至圖們江入海口(羅津),沿此江北上,則又能至原明國琿春衛,可助朝廷繼續掌控此地。
而沿海繼續向北,又有一不結冰的大港灣(海參崴),為烏蘇里江入海口。
沿烏蘇里江逆流而上,可入黑龍江,只要經營此地便可以助朝廷掌控黑龍江水脈一帶的野人女真諸部。
除此外,不論是咸興、鏡城,還是後面兩處不凍港灣,皆可助我大清發展水師。”
聽到這裡,代善不禁皺眉打斷道:“我大清為何要發展水師?你難道不知道,自耿仲明敗於明軍,我大清幾乎沒有了水師。
如此情況,我大清若想建立起一支像樣的水師,得花費多少銀子,朝廷如何支撐得起?!”
說到最後,代善口吻已經有些嚴厲了。
然後就劇烈咳嗽起來。
這邊多爾袞給洪承疇使了個眼色,等代善咳玩,多爾袞才道:“禮王聽他把話說完嘛。”
“那你讓他說,我看他能說出個什麼花樣來。”
洪承疇不敢有一絲不滿,依舊弓著腰道:“大清發展水師既有必要,也有諸多好處。
其必要之處在於,不論是明國還是朝鮮,皆有水師。
明國水師之強就不說了,便是朝鮮水師,在我大清真正入主咸寧道、平安道後,其也會成為威脅。
若是大明有意繼續征伐我大清,只需遣一水師繞道朝鮮之東海,便可以攻打咸興、鏡城等地。
所以,我大清若想在咸寧道、平安道站穩腳跟,發展水師便是必需,且要在大明沒派兵來攻打咸寧道前發展出一定規模才行。”
“至於發展水師的好處,”洪承疇頓了頓,才接著道:“第一是可以為大清賺銀子——咸興、鏡城等地距離倭國不遠,若我大清派遣船隊到倭國貿易,必能賺得缽滿盆滿。
甚至,一開始將貿易船隊組織起來,持續不斷的依靠海貿賺銀子,朝廷發展水師的壓力便會減輕不少。
第二,則是可以在倭國、朝鮮與紅夷貿易,購買槍炮,以提升我大清軍隊火器威力,有助於對抗明軍。